1.乌啼隐杨花的下一句是什么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李白诗《杨叛儿》
作品信息
【名称】《杨叛儿》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古体诗
作品原文
杨叛儿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2]
作品鉴赏
《杨叛儿》原为北齐时的童谣,后来成为乐府诗题。李白此诗题材出自乐府《杨叛儿》。原辞为:“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杨叛儿》,即指以这篇乐府为代表的情歌。“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写一对青年男女,君唱歌,妾劝酒。表明男女双方感情非常融洽。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白门,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门,后代指男女欢会之地。“最关人”,犹言最牵动人心。是何事物最牵动人心呢?——“乌啼白门柳”。五个字不仅点出了环境、地点,还表明了时间。乌啼,是接近日暮的时候。黄昏时分在恋人相会的地方聆听乌鸦苦啼,不用说是最关情的了。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乌邪归巢之后渐渐停止啼鸣,在柳叶杨花之间甜蜜地憩息了,而“君”也沉醉于“妾”家了,这里既是写景,又含比兴意味,情趣盎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沉香,即名贵的沉水香。博山炉是一种炉盖呈重迭山形的薰炉。这两句承“君醉留妾家”把诗推向高潮,进一步写男女欢会。男子的醉留,正如沉香投入炉中,爱情的火焰立刻燃烧起来,情意融洽,像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凌入云霞。
这首诗,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古词只四句:“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李诗一开头,“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比古诗增添的生动的场面,并制造了笼罩全篇的男女慕悦的气氛。第三句“何许最关人”,这是较原诗多出的一句设问,使诗意显出了变化,表现了双方在“乌啼白门柳”的特定环境下浓烈的感情。五句“乌啼隐杨花”,从原诗中“藏乌”一语引出,但意境更为动人。接着,“君醉留妾家”则写出醉留,意义更显明,有助于表现爱情的炽烈。特别是最后既用“博山炉中沉香火”七字隐含了原诗的后半:“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生发出了“双烟一气凌紫霞”的绝妙比喻。这一句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的体现。[2]
2.“倘若深情不负”的下一句是什么
必将相濡以沫。
或者必将厮守终生、必将从一而终、必将忠贞不渝。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
1. 《夜雨寄北》
唐代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 《采莲曲》
唐代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4.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代 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5. 《杨叛儿》
唐代 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3.李白一生有多少个夫人
1 李白结了四次婚,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有比较明确的记载,727年与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第二一次是751年,在梁园与宗楚客孙女结婚。
第二次和第三次,语焉极其不详,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 2跟上面差不多,也许我的死党硬要加上她自己…… 3李白妇女诗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到了当时的各个阶层的妇女。
从皇帝的宠 妃、爱妹到当垆的胡姬,从悲愤欲绝的思妇到农家老妪,从白昼杀人的勇妇到语不成声娇痴的女妓,从女道士到女仙人,从历史人物(西施、王昭君)到自己的妻子,这些女性身份各异,包括了上流社会的杨贵妃、公主、中产者的商人妇、征人妇、下层的劳动妇女(农女、采菱女、浣衣女、农媪等)、妓女等社会的各个阶层及历史上的美女,她们莫不具有美的体态和形貌。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类。
1、贵妃 李白有一部分描写杨贵妃的诗歌,以诗来表现杨贵妃的花容月貌、情思情感。如《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一首中,把木芍药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混融一片。
“云想衣裳花想容”诗句,把杨贵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春风拂槛露花浓”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更显得艳冶,同时也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第二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贵妃。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杨贵妃为“倾国美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再来一统,使牡丹、杨贵妃、玄宗三位一体自然融合。“沉香亭北依阑干”花在阑外,人依阑干,多么幽雅风趣。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苑,将花与人融为一体。这样让人一读,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美人玉色,杨贵妃之丽质跃然纸上。
2、宫女 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李白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此类诗歌。
如《怨歌行》、《长门怨》二首、《长信宫》、《中山孺子妾歌》等等。其中以《长门怨》二首最为脍炙人口。
《长门怨》其一云: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其一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于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诗的前两句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廖的冷宫。
这样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更是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
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这样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副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那样阴森冷寂,这样深宫之人的处境之苦、相思之深就可想而知了。
《长门怨》其二云: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其二开头“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而且这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常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愁怨;而由于愁怨难谴,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
可见这位宫女的精神生活困境之深。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
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通过这样描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3、征妇 如《北风行》、《子夜吴歌》等。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鞴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思妇 主要指描写待字深闺或丈夫不身边的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生存状态。
李白的写民间思妇的诗要比写宫女的诗相对多一些。象《玉阶怨》、《绿水曲》、《拟古》其二、《乌夜啼》、《久别离》、《春思》、《代赠远》、《巴女词》、《独不见》、《代秋情》、《大堤曲》、《代别情人》等,举不胜举。
如以下几首: (1)、《呜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窗空房泪如雨。 “机中织。
4.高观国的菩萨蛮翻译 快点 急用
【年代】:宋 【作者】:高观国——《菩萨蛮》(二) 【内容 春风吹绿湖边草,春光依旧湖边道。
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
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鉴赏】: 高观国的这首词主要反映作者到湖边重温旧梦的思想感情,清新蕴藉是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春风吹绿湖边草”,也吹醒了他的旧情,唤起了他的记忆。
人的美好感情特别是恋情显得格外有生命力,有时似乎“忘记”了,但不经意间受外界触发又会突然萌发。当春风吹绿湖边草,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草色的青绿可爱,最易于激发人的美好情感,而将草色喻离情、喻相思、芳草喻情人又是积淀在人们意识中的特定联想,这样旧情就自然会复活了。
“春光依旧湖边道”,湖边道上,春意盎然。“依旧”二字,将眼前之春光转换为昔日之春光,引出下二句的回忆中情景。
回忆是那么清晰,美好,他一往情深了。“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玉勒”,白玉装饰的马笼头。“锦障泥”,用织锦做成的马鞍垫子。
“游冶”,此指男女交游。这是他回忆起的少年时来到“湖边道”情景。
玉勒锦鞍烘托出马的骄贵、人的精神。少年的他跨上这样的宝马漫激护馆咎弋侥龟鞋骇猫游在春风骀荡的湖边,那是多么的风流,多么的令人向往。
自然,那次游冶定有难忘的情遇。 下片继续写对那次游冶的追忆与回味。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早春湖畔阳光明媚,岸上的红花象是绣在轻绡上似的,多么艳丽。
“烟明花似绣”,写景真切。这个“花似绣”也许还联想到那绣罗裳的意中人。
“且醉旗亭酒”,“旗亭”,酒店。聊且到这酒店中以求一醉。
此时他当有茫然若失之感,有意借酒驱遣那撩人的思绪。“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他在旗亭里沉入了久长的回忆,直到归鸦啼鸣才将他从沉思中唤醒,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了。“烟明”句明为晨景,到“斜日”时间跨度相当大。
他“醉”前看到的是“花似绣”,醒来又是“花西”、“花外”,满眼是花,人在花丛之中。这么多“花”,显然是他潜意识的升华,朵朵花都会联想起“她”。
这里边,也许还重温了相遇后的情事。玩味“归鸦花外啼”,则日暮乌鸦归来在前人诗中不少有象征男女欢会的意思,如梁萧纲《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帷翠被任君低。”
李白《杨叛儿》:“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这种联想虚无缥渺,写得很含蓄,全篇景色又写得那么美,还是给人以美感的。
近人吴梅说:“大抵南宋以来,如放翁、如于湖则学东坡,如龙川、如龙洲则学稼轩。至蒲江、宾王(按即高观国)辈,以江湖叫嚣之习,非倚声家所宜,遂瓣香周、秦(按指周邦彦、秦观),而词境亦闲适矣。”
(《词学通论》)高观国《竹屋痴语》一些小令以写景抒情见长,文字简洁,耐人寻味,正是周、秦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