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格律中有尾三平忌这个说法吗
那叫三平足。
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要平仄错落,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是困难的,因此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即在一句中的偶数字上要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而对奇数字的要求则可灵活。
由于格律诗一般都是在双句押韵,所以“三平尾”都是出现在压韵的句子末尾。三平尾在古人律诗中极为罕见,应该是律诗创作的大忌,五七言律句式对联基本上沿用诗律,故也以三平尾为大忌。
现在一般概念是,格律诗有三平尾是败笔。对知道这个禁忌的人而言,现在习作格律诗,就会刻意地去避开三平尾。
“三平尾”与“孤平”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看到一种说法:唐诗自李商隐后不见三平尾,宋诗中自陆游后不见三平尾,元明清的格律诗基本没有三平尾。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三平尾为什么不好,似乎谈及的不多。
三平尾从何时成为诗人的回避,也不很清楚。 从格律诗的平仄规律看,平仄相错,韵律感成就了韵律美,形成固有平仄格式。
又因上下对平仄互粘,一般不易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这样,按理写诗时应无需刻意地回避了。
但是我们检查一下唐代的格律诗,往往会发现一些犯忌的句子。有人做过统计,在全唐诗里,五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256句,占1%左右,七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87句,占0.2%左右。
应该说至少在唐代“三平尾”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像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都有“三平尾”的现象。
现举几例: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李白)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杜甫) 昨日施僧裙带上,断肠犹系琵琶弦。
(韦庄)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 水槛虚凉风月好,夜深谁共阿怜来。
(白居易)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白居易) 祥云辉映汉宫紫,春光绣画秦川明。
(杜牧)。
2.扬帆起航又一程下一句
扬帆起航又一程,收帆闭舵又一终。
扬帆起航,是一词汇,即升起船帆开始航行之意。扬帆即升起船帆。谓开船或行船。起航,即轮船、飞机等开始航行。出自唐 刘长卿 《送乔判官赴福州》诗:“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
史料记载: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唐 刘长卿 《送乔判官赴福州》诗:“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
明朝《明史俞大猷传》:“ 大猷 等横击之,沉其一舟,馀贼遂扬帆西南,流劫 闽 广 。”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忆》:“远处,在那辽阔的碧蓝的海面上,一群群渔船,正在扬帆出海
扩展资料:
刘长卿(70 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刘长卿
3.写出李白的一首诗
「结袜子」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洛阳陌」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白鼻騧」李白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高句骊」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舍利弗」李白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静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东鲁见狄博通」李白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赠华州王司士」李白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李白
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
「巴陵赠贾舍人」李白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情深树,寄象公」李白
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别东林寺僧」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李白
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4."乘风破浪会有时"的下一句
"乘风破浪会有时"的下一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出自唐朝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话翻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扩展资料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6134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
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谓言挂席度沧海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