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见不如怀念>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有情何似无情。
取自司马光《西江月》中的词句——相见争如不见(后演绎为相见不如怀念),有情何似无情。
口语化后,演变为,相见不如怀念,多用以描绘无法相见时,无奈的心境。也用于相见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至于,相见不如不见。
扩展资料: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
“西江月”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后来因为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文人创作统一,格律逐渐完善,直至最后脱离乐谱成为成熟的文学范式。
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这一词调,源起于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来自于前代南朝的清商乐。唐五代时期存词数目较少,唐代吕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和《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的《西江月》,后人多认为这两首系托名所作。
2.“相见不如怀念”下一句是什么
原文: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出处:
取自司马光『西江月』中的词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写情的佳句。一种见之与不见,有情与无情之间的意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口语化后,演变为,相见不如怀念,多用以描绘无法相见时,无奈的心境。也用于相见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至于,相见不如不见。
3.相见不如怀念,下句是什么
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忘却。是彼岸花的花语。
曼珠沙华是开在冥界的一种花,也叫彼岸花。诅咒人们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分别为: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法华经·卷一》。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