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李不言下一句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蹊,小路。全句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德才兼备,自然能感召人心。
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2.心无杂念的经典下一句
心无杂念的经典下一句是“忘我兼忘世”,这两句诗的作者是侯善渊,元朝词人,现存词作260首。是岳州平江人,7岁即有诗名。人要做到心无杂念需要明白以下道理:
1、人之所以痛苦,就是人过于在意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扩展资料:
心无杂念出自《酹江月》,全诗如下:
茅庵潇洒,静无尘、独坐垂帘孤僻。镇日闲闲清澹泊,别有恬然活计。握固存真,心无杂念,忘我兼忘世。玉婴神变,自然与道相契。光明照耀十方,凝空灿灿,大阐非为细。遍纳无极通造化,物物头头俱济。掌握乾坤,完容法体,玉貌真清丽。超凡出世,上朝神帝。
其译文如下:
大地如此广阔,你我都是胸怀大志的英雄豪杰,现在虽然如同蛟龙被困禁在池中,但是蛟龙终当脱离小池,飞腾于广阔天地。秋风秋雨煞人,再加上牢房的蟋蟀叫个不停,我心烦意乱愁肠百结,你我像曹操、槊题诗那样的英雄气概,王粲登楼作岍那样的名士风流,都成了空中花一般的往事,眼前长江滚滚,后浪推前浪,将来肯定还有英雄豪杰起来完成未竞的事业。
3.岁寒知松柏的下一句是什么
岁寒知松柏的下一句是“患难见真情”。
岁寒知松柏的意思是:只有经过严冬,才知道松、柏能够耐寒。常用来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患难见真情的意思是指:只有经过共同的困难才能看出谁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扩展资料:
岁寒知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只有到了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其他植物大多都凋零了,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岁寒知松柏常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中。
岁寒知松柏的近义词为:疾风知劲草。
患难见真情出自明代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其中第十回写到:“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后来民间衍生出"患难见真情”的说法。
白话译文:浦肫夫是共同经历困难的真心朋友,今天年兄替我们看他,等另日,我们也替代年兄去看他。
经后人拼凑后有了“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句子,几个成语的出处都不是同一个地方,但是意思相同或接近,句式相对,经常被引用。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岁寒知松柏
搜狗百科-患难见真情
4.捐躯赴国难下一句是什么
1、下一句是:视死忽如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731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2、出处:曹植《白马篇》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3、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4、赏析: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其实就是说的他的兄弟曹彰),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5、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丕同母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他自幼聪敏,富于才学,曾为曹操钟爱,几次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尝随征伐,诗文多写其安逸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报负;后期备受曹丕父子迫害,郁郁而终,诗文多表现其愤抑不平之情及要求个人自由解脱的心境。他是建安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诗歌、辞赋、散文都有突出成就。
5.桃李不言的下一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蹊,小路。全句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德才兼备,自然能感召人心。
6.惠风和畅下一句
惠风和畅下一句:
仰观宇宙之大
出自:
兰亭集序
[作者] 王羲之
[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业精于勤荒于嬉”下一句是什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韩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