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传子下一句是什么
夏传子的下句是这样的: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全文如下: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2.尚勤学的下一句
尚勤学。
赵中令【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於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眨,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蜀魏吴,分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襌,十八传,南北混。
十七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於前,裕於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3.夏传子下一句是什么
夏传子的下句是这样的: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全文如下: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4.尚勤学的下一句
尚勤学。
赵中令【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於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眨,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蜀魏吴,分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襌,十八传,南北混。
十七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於前,裕於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5.三字经夏传子的下一句是什么
夏传子 家天下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zhù)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屠宰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dòu)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因而窦禹钧美名远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duò)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玉不琢(zhuó)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就成不了大器。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结交益友,学习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孝顺父母是儿女应该做到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美德,应该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译文】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如此累计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译文】古人认为混沌初开时,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
乾坤奠定后,世上的一切生物便在天地之间繁衍生长,永无休止。而人类则是最高等的生物。
因此古人把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天、地、人称为“三才”。古代阴阳学家说认为,白昼的太阳为“阳气”之精髓,黑夜的月亮是“阴气”的魂魄,而群星则排列在天空中,灿烂辉煌,映衬日月。
因此古人把日、月、星称为“三光”。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维持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译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一年四个季节,这四时季节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译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位置为准互相对应。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译文】金、木、水、火、土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五行来源于天理。
十干者 甲至癸(guǐ) 十二支 子至亥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chán) 曰赤道 当中权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 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北半球的东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dú) 水之纪 【译文】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dài)华 嵩(sōng)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译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 是中国的五大名山。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译文】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wěn) 【译文】仁、义、礼、智、信,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译文】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地上及水上。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译文】至于动物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shū) 麦黍(shǔ)稷(jì) 此六谷 人所食 【译文】稻子、高粱、豆子、麦子、糜子和谷子,是人类所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马牛羊 鸡犬(quǎn)豕(shǐ) 此六畜 人所饲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