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枯木逢春尤再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人无两度再少年。
原文: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译文:枯木到了会再次发芽的,但人是不会老了再度还童,须珍惜时光。人不怕老了没什么成就,就怕年轻的时候不学习不上进。
出处:出自明朝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劝学篇,该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而成。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2.枯木逢春尤再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人无两度再少年。
原文: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译文:枯木到了会再次发芽的,但人是不会老了再度还童,须珍惜时光。人不怕老了没什么成就,就怕年轻的时候不学习不上进。
出处:出自明朝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劝学篇,该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而成。扩展资料作品赏析:《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
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3.枯木逢春的诗句不记得是王维还是白居易的了,是句七言诗,与此对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译]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注释]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酬:酬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弃置:抛弃.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片刻,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