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后一句是什么
小不忍则乱大谋没有后一句。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白话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扩展资料:《论语·卫灵公》其他名句: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白话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白话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3、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白话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
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4、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不忍则乱大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_卫灵公。
2.小不忍则乱大谋下一句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将军尧率领三军去打仗,兵贵神速,分秒必争。如果此时路边出现一只小兔,如果将军恰爱狩猎,如果将军把握不住,如果再有一帮曲意逢迎者激励撺掇,那会是什么结果?那肯定会贻误战机,误国害人,国法难容。我们是从政者,我们需要做事,做大事,大事不在眼前,大事就在远方,我们也要赶路,可道路怎么会一马平川、坦坦荡荡?道路上怎么会没有奇异风景?你会被坑坑洼洼绊倒吗?你会被奇异的风景所迷恋吗?
孔子说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的高徒子夏也说了,“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3.小不忍则乱大谋下一句
没有下一句。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卫灵公》。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
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4.小不忍则乱大谋上下句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也可以说包括了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使人听得进去,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道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思想言论,如果认为是小小的事情,无所谓,滥慈悲,滥仁爱,往往误了大事。
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作为就知道,他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虽只干了三个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现在有一派反孔子的人说,孔子杀少正卯是为了自私,因为少正卯思想、学问比他好,学生比他多,他吃醋了,把少正卯杀掉。这些论调,初听似乎很有趣,事实上少正卯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孔子的学生也常常跑去听他讲,当时被他诱惑去了的也很多,所以指孔子为了报复而杀少正卯。当年五四运动打孔家店,和现在批孔的这些歪文章、歪理论都写得很好。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天下写歪文章的人,笔锋都很厉害,很吸引人,有煽动性;而正派的文章,不易吸引人,好东西写成文章不吸引人;但那些歪才对于正派的东西却写不出来,这也是怪事情。写煽动性文章的,都是少正卯这一类的人,这类人不一定站得起来,可是他的文章会鼓动社会风气,乃至影响整个社会。
所以人的讲话、文章,如本身没有道德基本修养,便成为巧言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也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们对“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了这两种解释,姑且可以这样分开来运用: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不忍则乱大谋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