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多不压身”的下一句是什么
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解释: 艺:技艺。技艺多不会压垮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意即手艺人有一技之长,社会存活能力强。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四回:“这孙海仙说了这些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
《歧路灯》文章梗概:明嘉年间,河南开封贡生谭忠弼,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甚严。忠弼临终留其子绍闻八字:用心读书,亲近为人。同辈子弟,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侨等人浮华浪荡。谭忠弼既故,处长来引诱,闻因无约束而从之。五人结拜兄弟,同吃共赌。绍闻渐染恶习。几人开赌场,窝土娼,宠爱娈童,私铸银钱。绍闻陷于泥沼,入狱候审。家人倾家荡产,使得出狱,为偿债,绍闻伐尽祖坟林木,备尝辛酸,终迷途知返,立志悔过。年至不惑,潜心攻读,后得授知县。绍闻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篑初,篑初随父读书,考场屡捷。后钦点翰林,重振家事。
文章意义: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读者及学界的注意。20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作者简介:李绿园(1707年-1790年),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清代文学家,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的作者,原籍洛阳市新安县北冶乡马行沟 ,生于宝丰宋寨(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家寨)。
用意:一方面是激励。它鼓励人们好好的磨练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到那时,就可以毫无畏惧了。
另一方面就是要勇于冒险。当有了顶尖的技艺,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江湖上行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
2.技多不压身的下一句
技多不压身的下一句功到自然成。
功到自然成
读音: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白话释义:这位师傅原来只是想念家乡,如果要走完取经之路,又有什么难的,常言道功到自然成。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磨杵成针
读音: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明·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
白话释义:把箭磨杵成针的意志。
2、水滴石穿
读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白话释义: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绳子可以把木头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穿。
3.“技多不压身”的下一句是什么
“技多不压身”的下一句是:艺高人胆大。
这是中国的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即手艺人有一技之长,社会存活能力强。
可称为“艺多不压身” 另一句谚语,“艺高人胆大”。 具体原文如下: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若要戏路通 ,全靠幼时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本事多了不会挥洒不开,本领高的人做事有魄力敢于冒险。
一方面是激励。它鼓励人们好好的磨练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到那时,就可以毫无畏惧; 另一方面就是要勇于冒险。
当有了顶尖的技艺,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江湖上行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