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什么意思
小小的萤光怎么能与皎洁的月光相比,表示不自量力。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朝。当时魏蜀两军对阵,魏军王朗劝诸葛“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后人经过改编和简化变成了这句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
萤火之光表面指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比喻很微弱的力量,而日月光辉是非常强大的。
扩展资料
这句话也有其他说法,寸烛之光也敢跟日月争辉?意思是,一节小小的蜡烛的光也敢跟太阳月亮散发的光芒相争吗。
表示不自量力的还有: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投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蚍蜉戴盆,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2.“萤光之火岂能与皓月争辉”怎么翻译
“萤光之火岂能与皓月争辉”的意思为:小小的萤火虫发出的光怎么能与皎洁的月光相比。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萤光之火岂能与皓月争辉?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白话释义:小小的萤火虫发出的光怎么能与皎洁的月光相比呢?你可以命令将士脱下盔甲,归顺于我,我必定以礼相待,还会给你封侯,国泰民安,岂不是更好!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文章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这句话出自哪位诗人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朝。当时魏蜀两来军对阵,魏军王朗劝诸葛“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后人经过改编和简化变成了这句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
意思是,你一个小小的萤火源虫散发出的那一点点光芒跟太2113阳月亮的光辉根本无法比拟,日月光辉是无比之大,萤火之光与日月争辉就像是蚍蜉撼大树一样,多用于比喻不自量力的行为。
扩展资料: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5261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4102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这句话也有其他说法,寸烛之光也敢跟日月争辉?意思是,一节小小的蜡烛的光也敢跟太阳月亮散发的光芒相争吗。
相同意思的句子还有:蝼蚁之命,怎敢与天地齐寿。
跳梁小丑,岂能登大1653堂之雅?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萤火与皓月争辉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