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可以攻玉【诗经·小雅·彤弓之什】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九皋:皋,沼泽.九皋,九折之泽.萚(音拓):草木脱落的皮叶.一说木名.它山:一说山名.错:石也,可以琢玉.一说锋利.榖:木名.楮树;构树,皮可制纸.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一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小雅·鹤鸣》
全文为: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zhidao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回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小雅·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
全诗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又看到园林檀树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全诗意脉贯串,答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
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复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制
字词解释:可:能够,可以。以:用来。攻:琢磨。他:别的。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
扩展资料:
他山之2113石,可以攻玉的近义词:三人行必有我师。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比喻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5261有可供学习4102、效法的对象。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弟子《论语·述而》。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1653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4.他山之石的下一句
【诗经·小雅·鹤鸣】--园林池沼为谁美 【原文】 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ǔ):水中的 小块陆地。
③爰:语气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6356561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
④择(tuó): 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
(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 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 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
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
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 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
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5.他山之石的下一句
【诗经·小雅·鹤鸣】--园林池沼为谁美 【原文】 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ǔ):水中的 小块陆地。
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
④择(tuó): 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
(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 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 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
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
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 的,有时甚至是完憨窢封喝莩估凤台脯郡全相反的。
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
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