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人为善"的下一句是什么
与人为善的下一句是:与己方便。
一. 与人为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ǔ rén wéi shàn,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与:偕同之意;为:做;善:好事。原意指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
二. 成语解释
【成语】: 与人为善
【拼音】: yǔ rén wéi shàn
【解释】: 指善意帮助人。
三.成语典故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举例造句】: 想你们教士也是与人为善,断不肯叫我为难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四.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yrws
【近义词】: 行善积德
【反义词】:居心叵测、心怀叵测
【歇后语】: 啄木鸟吃害虫
【灯谜】: 圭;闺中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帮助人
五.造句
1.批评应该是与人为善的批评。
2.这是摆在我眼前的一条与人为善的路!
3.世上有一些人的性格,成功和仁慈使它们更加温和敦厚,与人为善。
4.杰克逊一反他往常的作风,平和地、用一种几乎是与人为善的声音开始讲话。
5.与人为善,同时也善待自己。
2.闻过则喜,后面一句是什么
闻善则拜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这句话原话是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八章,原文如下: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翻译: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取众人的长处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这又有助于别人培养品德。所以,君子没有比帮助别人培养好品德更好的了。”
扩展资料:
赏析
古人非常注重德的修行,“立功、立德、立言”是古人一生所追求的。“立德”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贤能之士通常用的一生来提高自己的德行。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可以说是衡量个人德之高低的标准之一。子路闻过则喜、大禹闻过则拜,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曾说“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点呢。
人们之所以做不到“闻过则喜 闻善则拜”主要是因为个人的修行还不够高,心胸和肚量狭小。如果有谁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想必会对那个人怒目以对吧。
当今社会很多人习惯了听奉承的话,突然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心理就开始承受不了了。好话谁都喜欢听,但是这对自己人格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这样只会助长虚荣心和自我满足感。那么整个社会也就止步不前,缺乏进步的动力和生机。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我们应该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每天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