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倒贴福字的由来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