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运用真气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
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
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
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
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像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征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
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征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
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
2.怎么才能使用真气
实现声明:气功不会有气的
气功这个事物,在几乎所有新闻媒介的宣传参与下,在我国几乎已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然而,如果问一下“您能回答什么是气功吗?”则很多人又突然感到模模糊糊,说不清楚,或者错误地认为气功是练“气”的。这一方面说明多年的宣传在帮助人们科学理解气功方面,并没起多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的气功定义存在让人们不容易理解的地方。那么,究竟什么是气功呢?
两千年前成书的中医最早最权威的经典著《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心理健康,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才协调,按照这种规律养生才能长寿;心理不健康,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就紊乱,按照这种规律养生必生病变。通过这段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心理在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气功恰恰是对这一理论具体应用和实践的学科。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当今气功领域公认的关于气功的论述是这样写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话说,当一个人的意识进入到一种非常宁静非常愉悦的虚无状态时,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会随之变得协调。长期坚持这种排除杂念放松心理紧张的锻炼,就会增强机体免疫抗病能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由此可见,气功是一项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自身生理功能协调的锻炼方法。《黄帝内经》中其它论述气功的条目还有诸如“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传精神”、“通神明”、“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净神不乱思”、“占神往来”、“专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专直”、“心和调”、“安心定气”等这么多专一内容的练功要求,清楚地证明了“调神”(心理调整)才是气功的本质特征。
古人不仅理论上如此论述,在创编功法时也紧紧地联系着心理调整的核心,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以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记载为例:“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存,不得外援,斯须,则自达于涌泉。”懂得心理学知识的人从这段论述中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练功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围绕着自我暗示核心,聚精汇神地自我想象、自我注意、自我感知的自我心理调节过程。这一过程中“想见”的“太和元气”及其运行途径,也完全是以自我想象的内容进行自我暗示的结果。通过这种想象,摈除杂念,忘却烦恼,将自己带入一个令自己心旷神怡的意境中,形成一种美好的心理情绪状态,亦即气功入静状态。
入静,是气功锻炼本身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气功区别于其它健身方法的重要特点。入静是练功者通过采用集中注意力方法排除思想杂念,使意识从普通清醒状态逐渐过渡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状态。此时,大脑除自知自己是在练气功这一点上保持清醒外,其它部位都处于一种主动性的休息抑制状态。气功术语称之“一念代万念”。
心理学将处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意识状态称为催眠状态。气功入静状态在实质上属于催眠状态。在形式上稍有区别的是气功造成的催眠使用的是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手段。大量实验室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处于入静状态时,主观上练功人会感到全身舒适、心情愉快、心胸开阔。这种美好情绪状态,使心理紧张得以充分放松。客观上,可以检测到这种良性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神经内分泌的功能活动,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向着协调有序化的方向发展。长期坚持气功锻炼,进一步可使诸如炎症、溃疡等实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这种通过自我心理调整来协调自身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形态实质的过程,就是气功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当然,也是气功具有消除心身疲劳、增强免疫能力健身防病,以及治疗心身疾病作用之所在。
综上可见,气功不是练“气”的。如果用中医术语可将气功定义为:通过调神来协调气机,达到平衡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锻炼方法。
3.如何运用真气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
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
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
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
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像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征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
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征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
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
4.真气运行法是如何操作的
使用方法是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 除杂念。先注意观鼻尖片刻,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 己的呼气,使其别发粗气,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如果仍然杂念纷扰,可用“数息法”。
即呼气默数一,再呼 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数,再从一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 起,即可放弃数息法。入静后,呼气时真气要入丹田,不要在呼气 上打扰。
时间: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钟,一般认真 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10天,每次呼气时 都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会感到头晕,腰部酸痛,呼吸不 自然,这是自然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变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方法:当第一步功夫练到每一呼气,即感心窝发热后,就可 以意息相随,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 (丹田)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可损伤丹田。
反应:每次呼气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时作响,肠 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 这是真气运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善, 驱逐邪气的表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 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有改变等。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当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时,就可以把呼吸有 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 耗伤阴液。
可任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3次,每次增至30分钟以上。
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 力阶段,所需时间较长,气流也越来越大,小腹力量充实,待力量 蓄足后,即可向下游动,此刻练功者有时会感到**作痒,会阴跳 动,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可因人而异。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 睡眠安静。
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能力增强, 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对阳痿有一定疗 效,对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 方法:意守丹田40天后,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 时,即沿脊柱上行,意识应伴随着真气(勿忘),如果真气到某处 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这种上行速度的快慢是由丹 田之力来决定的。
若实力尚不足,它就会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充 实后,自然继续上行。
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 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须任其自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项就可以通过了。 时间: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分钟 或1小时左右。
至于通关时间则因人而异,有的人刹那间就通了,这 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也很大。有人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
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 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练功者自觉丹田充实,小腹饱满, 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有一股 力量沿脊柱上行。
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拔的感觉,头部 则有箍紧之感,这是通督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
这一阶段必须坚 持练功,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通督是一个飞跃,故称为 “积气冲天”。 效果: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 一吸形成任督循环。
这时才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真 谛。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强。
凡肾精亏损引起 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等症状都会逐步消失。 方法:一般仍意守丹田。
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 头顶百会穴处出现的活动力量,可意守头顶。
灵活掌握,所谓“有 欲观窍,无欲观妙”,也就是练功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 时间:每日3次,每次1小时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需要一 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 之力显得更加集中旺盛。 反应: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金身常似有流窜动,皮肤发 痒似虫爬等感觉,这都是经络通畅,真气旺盛的表现。
遇到这种情 况,既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惊慌失错,安心坐下就会自然平复。 坐到极静时,以上现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内部真气则更 加集中旺盛。
效果:真气越充足,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就越充分,因 而使人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增强,大大减少和排除'致病因素, 治愈痼疾,坚持锻炼就可以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功法是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真气运行过程中,身体会 有三种不同变化。
第一、二、三步是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体内真气 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称为“练精化气”,这是第一阶段;第四 步运用丹田积蓄的真气,冲通督脉,直达脑海,这一段叫做“练气 化神”,这是第二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更加纯熟,由于经络畅 通无阻,真气因而。
5.怎样练真气
真气要怎么练?
通过入静,呼吸,意念,来练习
这是真气练习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
睡觉时能练么?
睡觉之前练习最好,如果是失眠的人群,可以在床上练习,然后慢慢睡去,是最好的入眠法!!
练习在饭前后,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
练习的场地,要安静,空气要清新,不要对着有风的地方的练习!!
练真气之前用不用先练内力啊?
内力是什么?真气是什么?
其实这只是另一种的练习方式而已,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你精通其中一种就好
没有谁辅助谁的说法!!
拳术派的叫内功,通过一些独特的方式锻炼,主要运用在拳术方面和技击方面!!
真气,通过内功锻炼,可以练习出真气
其实真气也是养身派的!!
他们有独特的练习方法!!
每一门,都有独特的入门方法和动作要领,练习得方式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各有各得好处!!!
你可以练习,真气运行术,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养生学术!!
你也可以到,真气运行的培训基地,各个城市的点去培训!!
一般式一个星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