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奏折格式为:开头写大臣姓名加启,正文部分叙事,结尾写叩请圣裁,落款写官职、姓名、时间。
奏折包括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前三类比较简单,陈事折则较为繁杂,涉及内政、军务、外交,上自国家政务,下至百姓琐事,大多不盖印章,直接报告于皇帝,因而保密的程度很高。在当时,奏折是皇帝控制政权,了解和掌握内外官员的动向的有效途径。
奏折是清代专有的一种文书。从字面上讲,即是折叠而进的臣子向皇帝报告事件的文书。奏折的使用,始于康熙中期,最初仅限于皇帝指定的少数亲信官员。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奏折的范围。
臣子缮写奏折,封好后装入报匣,专差递送,经专门负责收发奏折的内外奏事处,到达皇帝手中。皇帝披阅奏折,皆用朱笔,称“朱批奏折”。雍正帝时,命令将前朝朱批奏折缴还,此后成定制。奏折作为清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有效工具。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清朝大臣写给皇上的奏折是怎样格式的请高手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