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胶是什么
天然果胶类物质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
原果胶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及酶的作用下,加水分解转变成水溶性果胶。 果胶本质上是一种线形的多糖聚合物,含有数百至约1000个脱水半乳糖醛酸残基,其相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150000。
扩展资料 果胶的分类 按酯化度的不同,把果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1、高酯果胶需要可溶性固形物50%以上才能形成凝胶。
2、低酯果胶则只需存在二价金属离子,仅需要可溶性固形物1%以下即可形成凝胶。 正是基于此,果胶的提取即是把不溶性的高酯果胶转化为可溶性低酯果胶及可溶性低酯果胶向液相转移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果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品添加剂:果胶。
2.果皮中的果胶有什么用啊
果胶是一种多糖聚合物,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与纤维一起具有结合植物组织的作用。
果胶是一种耐酸的胶凝剂和完全无毒无害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它是优良的胶凝剂、稳定剂、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加入少量果胶,就可显著提高食品质量,口感好,具有水果风味。
用于制药工业,对高血压、便秘等慢性病有一定疗效,并可降低血糖、血脂,减少胆固醇,解除铅中毒,同时还具有防癌、抗癌等作用。制成药用胶囊,有较好的增效性,制成果胶铋是胃病的良药。
用于化妆品工业,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防止紫外线及其它辐射。果胶通常为米白色至淡黄褐色粉末、无臭、味微甜,且稍带酸味,易溶于水。
3.【果胶是什么】
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纺织行业.柚果皮富含果胶,其含量达6%左右,是制取果胶的理想原料.果胶分果胶液、果胶粉和低甲氧基果胶三种,其中尤以果胶粉的应用最为普遍.现介绍从柚皮中制取果胶粉和低甲氧基果胶的加工技术. (一)果胶粉 制作工艺流程是:原料→预处理→抽提→脱色→浓缩→干燥→成品. 1.原料及其处理 鲜果皮或干燥保存的柚皮均可作为原料.鲜果皮应及时处理,以免原料中产生果胶酶类水解作用,使果胶产量或胶凝度下降.先将果皮搅碎至粒径2~3mm,置于蒸汽或沸水中处理5~8min,以钝化果胶酶活性.杀酶后的原料再在水中清泡30min,并加热到90℃5min,压去汁液,用清水漂洗数次,尽可能除去苦味、色素及可溶性杂质.榨出的汁液可供回收柚苷.干皮温水浸泡复水后,采取以上同样处理备用. 2.抽提 通常用酸法提取.将处理过的柚皮倒入夹层锅中,加4倍水,并用工业盐酸调ph至1.5~2.0,加热到95℃,在不断搅拌中保持恒温60min.趁热过滤得果胶萃取液.待冷却至50℃,加入1%~2%淀粉酶以分解其中的淀粉,酶作用终了时,再加热至80℃杀酶.然后加0.5%~2%活性炭,在80℃下搅拌20min,过滤得脱色滤液. 因柚皮中钙、镁等离子含量较高,这些离子对果胶有封闭作用,影响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同时也因皮中杂质含量高,而影响胶凝度,故酸法提取率较低,质量较差.为解决以上问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995)对酸法提取作了改进,即在酸法基础上,按干皮重量加入5%的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按浸提液重量加入0.3%~0.4%六偏磷酸钠,前者果胶得率可提高7.2%~8.56%,胶凝度提高30%以上,而后者得率提高25.35%~35.2%,其胶凝度可达180±3. 3.浓缩 采用真空浓缩法,在55~60c的条件下,将提取液的果胶含量提高到4%~6.5%后进行后续工序处理.近来作者和国内其他单位研究表明,超滤可用于果胶液浓缩,如用切割分子量为50 000u的管式聚丙烯腈膜超滤器,在温度45℃、ph3.0、压力0.2mpa条件下进行超滤浓缩,可将果胶浓度浓缩至4.21%,而其杂质含量和经常性生产费用分别仅为真空浓缩的1/5和1/2~1/3. 4.干燥 常用方法为沉淀干燥法,即用95%酒精或铝、铜等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以酒精沉淀法制取的果胶质量最佳.其方法是:在果胶浓缩液中加入重量1.5%的工业盐酸,搅匀,再徐徐加入等量的95%酒精,边加边搅拌,使果胶沉淀析出.再用80%的酒精洗涤,除去醇溶性杂质.然后用95%酸性酒精洗涤2次,用螺旋压榨机榨干后,将果胶沉淀送入真空干燥机在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把果胶研细,密封包装即成果胶粉成品.用金属盐类沉淀果胶,其杂质含量较高,现较少采用. 目前国外果胶干燥大多采用喷雾干燥,即用压力式喷雾干燥,将浓缩液在进料温度150~160℃,出料温度220~230℃的条件下干燥,连续化操作中可不断得到粉末状产品.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用超滤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是完全可行的,果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低甲氧基果胶 制作低甲氧基果胶的方法主要有碱法、酸法和酶法3种.现介绍碱法和酶法两种. 1.碱法 把果胶浓缩液放入不锈钢锅中,加氢氧化铵调ph至10.5,15℃下恒温保持3h.再加等体积的95%酒精和适量盐酸,使ph降至5左右.搅拌后静置1h,滤出沉淀果胶,榨干,再分别用50%和95%酒精各洗涤1次,压干后摊于烘盘上,在65℃真空干燥器中烘干,取去磨细、包装即得成品.产率大约为果胶量的90%. 2.酶法 即用果胶脂酶脱脂提取低甲氧基果胶.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蔡长河等(1996)成功地研制出采用酶法从柚皮中提取低脂果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与传统碱法和酸法相比,其具有工艺易于控制、产品质量高、节省能耗和降低成本等优点,现对该法作一简单介绍,其工艺流程如下: 柚皮→粉碎→水洗→脱脂→提胶→压滤→沉析→压滤→除盐醇洗→压滤→干燥→粉碎→成品. 原料搅碎:将原料搅碎成3~5mm大小. 水洗:50℃清水浸泡30min,离心,再用清水漂洗2~3次,直至洗出液呈无色为止. 脱脂:加入适量碳酸钠以激活果皮内源pe酶,进行脱脂.工艺条件以温度50℃,时间1h,ph7.0,碳酸钠为7g/kg新鲜皮(25g/kg干皮)的组合为最佳. 提胶:加盐酸(调ph1.7~2.0)在95℃下提胶. 沉析:加入适量cacl2沉析果胶. 除盐醇洗:将盐酸、草酸按1:3的比例混合,在醇溶液中除盐,并经多次醇洗, 干燥和粉碎:在60℃下真空烘干,烘干后的果胶用粉碎机粉碎成果胶粉.该法果胶得率鲜柚皮为3.5%~4%,干柚皮为12%~15%,胶凝度100±5,脂化度小于50%,达到了美国fcc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