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扳指怎么用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
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韘初见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
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
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
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
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到后来不打仗了 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 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精神 到了后期纯为装饰 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 也会赏扳指 纯粹的文臣是不带的 。
2.古人戴的扳指是干什么用的
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音射)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 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军人的护具
扳指儿是冷兵器时代弓箭的辅助发射用具,在拉弓放箭时,用以保护手指免受伤害。扳指儿最初是用去毛的熟皮子制成,系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随着工具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升,简单的手指护具发展成了今日中华民族的知名艺术珍品——扳指儿。今人对它最直观的了解,便是古装影视剧中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的筒状饰物。
扳指儿虽与满族渊源深厚,却并非满人的专利。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商周就已经出现了相当于后世所称“扳指”的用品。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扳指儿在满语中称为“憨得憨”,至清军入关前,满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儿,呈黄色,年久变为浅褐色,以“有眼”者为贵。
——男人的首饰
扳指儿这种饰物,最终没能再传下去,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想来常在拇指上套着一个大玉环,对做事的人来说总是个累赘;再者,朝代沿革,历史变迁,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男子不再尚武、习武,更器重文明和智慧。于是,扳指儿便以男人首饰的姿态持续了百年之久。这或许也是它四重身份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
3.扳指怎么戴
有一部分人认为,它是用来保护掌握弓箭那一只手的拇指(托箭的拇指,而非拉弦的拇指)。
如果右手控弦,左手持弓,扳指应该是戴在左手拇指,用扳指来托住箭杆。有人提出:“因为亲身体验可知,箭飞出时,快如子弹,虽是柔软箭翎、光滑箭杆,也极易擦伤皮肉!”但是,在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世界各国所发现的射箭护具,主要都是用来保护拉弦手的(其他有用来保护手臂不被弓弦打伤的,或者其他作用)。
如果箭枝会伤害到托箭的手指,不可能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无人注意。在实战中也可以发现,箭枝从来不会擦伤手指。
戒指是人们常戴在手指上用来装饰用的,古时候,男人都会佩戴扳指,尤其是达官贵人,不仅可以彰显自己的华贵,还可以在危急时刻保护性命。古时候射箭时由于弓箭材质的原因,力度使用不恰当就会造成手部的伤害,因此人们佩戴扳指保护手,而关于佩戴的方式是左手还是右手,说辞不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您有帮助。
4.问:扳指的戴法
应是戴在右手上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
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扩展资料 传统的和田玉扳指少见的原因 1、品质要求高。 文扳指表面是刻有花纹的,这样的多是为了掩盖它的脏点和裂纹等瑕疵。
武扳指和文扳指就不同了,武扳指的表面没有任何的花纹,因此它要求没有任何的瑕疵,玉质要求很高。 2、价格高。
武扳指的表面没有任何的花纹,因此它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多是用好料做成,这样的多是在拍卖会上或收藏家的手里会见到,普通人多是消费不起的。现在市场中的扳指多是用山料或者玉质不太好的剩余籽料边角料做成,因此价格也不高。
3、市场人们的需求变化。 玉制品确实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相比于扳指而言,和田玉吊坠、手镯和挂饰类的配饰更为受到人们的喜欢,从此可以看出传统扳指的需求量比较小,就算是有也很少有人去购买,除非是专门收藏的藏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扳指 。
5.扳指用法(需要进一步推证)
拉弓时不是捏着箭尾,而是用拇指扣住弓弦,食指和中指虚捏箭尾,实际不用力,起稳定作用。
蒙古式和地中海式勾弦放箭时,手法介绍古代的中国人根据不同的实战需要和所使用弓箭的不同类型,拉弓的方式是有许多种的. 中古以前世界各国张弓射箭的方式,可以按照勾弦放箭时弓弩手法区分为若干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中海式方式(Mediterranean release)"和"蒙古式方式(Mongolian release)".前者流行于主要使用单体弓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其特点是: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相并勾弦,箭杆置于弓弣左侧(以右手勾弦为准),现代射箭运动大致采用的就是此种方式.后者流行于普遍使用复合弓的东方世界,其特点是:以拇指勾弦,拉弦时用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箭杆置于弓弣右侧(以右手勾弦为准). 不同的张弦方式主要根源于弓的不同特性.由于欧洲单体弓体长而弹性差,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之比低;而中国的复合弓正好相反,弓体较短,但弓的弹性好,弦可以拉得很长,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比甚高,当拉满弓时手指拉弓处与弓弦形成锐角,用"地中海式拉弓法"将会挤压手指,所以中国拉弓法用一个拇指拉弦,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而欧洲单体弓张满时,弓弦的角度要大得多,适合用多个手指勾弦.当用"蒙古式拉弓法"拉弓时,拉弓弓弩力直接作用在拇指上,拇指会受到伤害的,因此必须戴上一个指套来保护拇指,这种装具就是扳指. 中国复合弓的制造与使用在世界兵器史上有着出类拔箤弓弩贡献,工艺先进且复杂,制作精良美观.中国和蒙古在骑射方面比西方要先进得多,复合弓短小、弹力大,非常适合骑兵使用,纵横驰骋,矢如雨注,箭若飞蝗,具有独特的、冷戾弓弩骄傲.而以英国长弓为代表的单体弓只适合步兵使用,所以西方中世纪的骑兵多采用重甲冲撞的战斗方式,而在骑射方面鲜有发展。来源于网络。
箭杆和弓弦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我注意到在电影《赤壁(上)》中孙权拉弓的方式就是蒙古式,也叫汉法。
请注意,拉弓时握拳,掌心向下。刚刚看完阿凡达,发现女主角是反手拉弓,掌心向外。
6.清朝的"扳指"原来是做什么用的
扳指其实早就有 只不过到了满清才被大家所熟知。
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头做的 戴在左手拇指上 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 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 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精神 到了后期纯为装饰 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 也会赏扳指 纯粹的文臣是不带的 。 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音射)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
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 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虽非九鼎大吕,但就其渊源与文化微妙论,则颇值得涵泳玩味。扳指亦指“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