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麝香如何使用
本草纲目图谱-麝香
本草纲目的记载
《本草纲目》 - 兽部 - 麝
释名:射父,香獐。
气味:麝脐香:辛、温、无毒。
主治:
1.中风不省。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2.瓜果食积(脾胀气急)。用麝香一钱,生桂朱一两,加饭和成丸子,如绿豆大。大人服十五丸,小儿服七丸,开水送下。
3.偏正头痛。和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包在薄纸中,放头痛部位一发中,外用布包炒盐乘热熨贴。盐冷则换。如此几次,不再发病。
4.催生易产。用麝香一钱,水研服,立下。又方:用麝香残、盐豉一两,烧红为末,以秤锤淬过一酒送服二钱即下,此方名“胜金散”。
5.痔疮肿毒。用麝香、当门子、印城(按:原文如此)盐等分涂搽。不过三次即消。 6.山岗瘴气,用水送服麝香三分即解。
附方:麝香气味芳香,善于起家窜,是一味治疗神志昏迷的要药,李时珍认为许多风病、气病、血病、惊症瘕等病,经络闭、孔窍不利,也须用麝香治。
2.古代人是怎么用东西来熏香衣物的
中国的用香文化从汉以前《周礼》中的汤沐香、礼仪用香,到汉魏六朝的“博山式”薰香。
隋唐五代因东西文明的融合,用香方法更多样化。如薰香、烤香、焚香,或将香料制成线香、印篆香、和香让人易于使用。
同时用香的器用、材质也更多样化,香工具、香炉、香笼、香盒也逐步发展完成。 云龛居士称“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至唐时儒生稍有使用,宋朝时开始广泛使用,黄庭坚自称有香癖,苏轼有〈印香诗〉诗题;“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杨廷秀有〈焚香诗〉:“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均,闭阁下帘风不起。……”,当时中央常发给州军香药以备博易米粮军需,武冈设有“榷货务”,掌控香药买卖事谊。
宋人沈立著有《香谱》,内容有苏州王氏帏中香、苏内翰贫衙香、钱塘僧日休衙香、神仙合香、邢太尉韵胜清远香等,共二十五条,又如颜持约著有《香史》等谱,皆早佚。陈敬与其子陈浩卿编有《陈氏香谱》一书,汇集宋代十一家香谱,刻于元至治二年,明代朱祐槟编入《清媚合谱》中,清初《四库全书》亦有收录乾隆三十八年范懋柱提供的天一阁版。
钱曾评价此书:“凡古今香品、香异、诸家修制、印篆凝和、佩薰、涂傅等香,及饼、煤、器、珠、药、茶,以至事类、传、序、说、铭、颂、赋、诗莫不网罗搜讨,一一具载。”另外还有《新纂香谱》(今缺三、四卷)收录印篆香图十六幅,明崇祯年间周嘉胄撰《香乘》等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用香药为药,方,制成龙脑天麻煎、乳香没药圆、安息香圆、乌沉汤等,香药普遍为民间所用。 宋人李琳曾言:“韦应物扫地焚香,燕寝为之凝清;黄鲁直隐几炷香,灵台为之空湛。”
清初文人钱曾亦说:“古人命笔虽小道,不感聊尔成书。……书馆琴窗,萧晨良夜,静对此谱,如烧大象藏香一丸,兴光网云,覆甘露味国,尔时鼻观先参者为何如也。”
香学古典文学、香品香经的谱录、故实:《周礼》中的汤沐香、礼仪用香、宋人吴自牧所书《梦梁录》、陈敬《香谱》、丁谓《天香传》、北宋耀州窑炉形器、宣德炉、明朝收藏家周嘉胄所书《香乘》等。 赵汝适在《诸蕃志》卷下《乳香》载:“乳香,一名薫陆香,出大食之麻啰拔、施曷、奴发三国深山穷谷中。
其树大概类榕,以斧斫株,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为块”。 乳香在西方的宗,教,场,合很常用。
古,埃,及和古,罗,马的祭司曾大量使用乳香在神,庙中制造异香缭绕的神秘气氛。据说罗,马,皇,帝,尼,禄在皇后博佩雅的丧,礼,上烧掉了足够供应罗马城一年份的乳香。
乳香也是犹,太,教,圣,殿中所燃的香料之一,旧,约,全,书前五卷中经常提到乳香。根据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第11节记载,来自东方的贤士带了黄金、乳香和没药去伯,利,恒,朝,圣,将其奉献给降诞于人间的耶,稣。
现今天,主,教的重要弥,撒,中仍常用到乳香。 公元11世纪,阿,曼开辟了至中国广州、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之为“海上乳香之路”,每年向中国出口数十吨以至上百吨乳香。
北宋初年,泉州陈洪进遣使于乾德元年十二月,“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真宗朝,皇帝尊崇道,教,对乳香的消费大增,“道场科醮无虚日,永昼达夕,宝香不绝……袭庆奉祀,日赐供乳香一百二十斤”。
宋徽宗崇宁年间,“神霄宫事起,土木之工尤盛。群道士无赖,官吏无敢少忤其意,月须币帛、珠砂、纸笔、沉香、乳香之类,不可数计,随欲随给。”
天然香料根据原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 干果或种子,如茴香、芥末、黑胡椒等。 假种皮,如肉豆蔻。
树皮,如肉桂、桂皮。 干花蕾,如丁香。
雌蕊柱头,如番红花。 根和根茎,如姜黄、生姜和高良姜。
树脂,如阿魏。 在中国,汉朝的张骞开发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之后,胡麻、胡椒等香料是从西域获得的重要商品之一。
明代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也从东,南,亚获得大量胡椒、苏木等香料回国。明朝政,府以香料折赏和折俸,一直到成化七年才用完。
在欧,洲,香料的产量很少。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前往印,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现一条香料的贸易途径。
可以说,香料和黄金、传教一样,是促成欧,洲,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香料群岛也因欧,洲,列,强对东,南,亚的争夺而得名。
3.用什么方法把相印的香味弄到自己身上
想让自己的身上发出淡淡的香味,可以在洗澡时用带有香味的沐浴盐或者精油,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香皂,或者直接外用香水。
1,现在香薰精油很多种,浴盐也很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洗澡的时候用上它们就可以了。
2,再则,香皂也要选香的,而且如果洗衣粉味道很好的话,和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现在大多护肤品大都有很好的香味,用上后可以提升香气,这就是为什么男士用的要标明无香的原因.现在洗发水也可以选用香味出众的,如伊卡璐等.
3,最后最快的方法可以使用香水,大海之水味道就不错.买薄荷浓缩液洗浴的时候倒入浴缸里,水一定要是热水,泡1个小时左右,如此实行多次,身体会发出淡淡的薄荷香。要从身体表面达到效果的话,那就要常用沐浴露或护肤产品了。如果想长期有效的话,那要从内补,吃一些可以让汗液变得香香的东西。
4.拜神的香用什么做的
竹立香 也称竹香、立香;由一枝竹芯人工多次裹上香木粉组成,此香的制作工艺复杂,古时主要作为祭寺及拜神之用。
由于制成品携带及使用方便、不易折断、不掉粉,且可以制成不同大小、不同长短及颜色的各式薰香,也逐渐成为野外休闲生活的必备之物,在躯赶蚊虫的同时,增加野趣。
盘香 也称环香、香环;全由香粉制成,由于点燃时间长短不同分为2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一星期等规格,古时念经、修行、修身养性之人首选之香; 由于盘香燃烧卫生、方便、时间准确、香灰不易回散, 此香已成为现代居家生活清新室内空气、杀菌、除异味的理想选择。
卧香 全由香粉制成,由于长度较短,因而燃烧时间较短。古时燃烧时,点燃后横卧于铺满香灰之香炉中,因而称为卧香。 现代此香不仅可以卧于香炉中,更可直插或斜插于各式各样的点香架,因此倍受现代都市年轻人的亲睐,成为品茶会友、增加环境香芬、营造浪漫氛围的首选。
香塔粒(锥香)、元宝香及其他异形香 由不同形状之手工制成,全材为香粉。由古时用不同形状之香篆点燃香粉演化而来,具有变化多样,使用方便的特点。 此香也是现代都市年轻贵族追求生活品味的首选。
微烟香 为了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开发的微烟香在若有若无的烟雾中体验用香的乐趣, 此香尤其适合于中国北部冬天室内使用
香木及香粉 香木,俗称「束柴」,一般置於香炉燃烧。也可置於香袋,可以薰衣,有防虫的效果。 香粉,点香末时,亦先於净香炉底铺香灰后,直接铺粉成细长状或环状,再点燃即可,亦可用香篆印香,填粉后,取起香篆,再燃香即可。此方法较方便且香粉密实,厚薄一致,点起可有较醇的原味。
5.香篆怎么点
香篆肯定是用线香点啊。
说说操作全过程:
1.用灰压把香灰压紧实、压平整。
2.把香篆放在香灰上,用香勺把香粉填进香粉槽。
3.把香粉填满香粉槽后,用左手食指按住香篆把手,右手握拳竖起快速击打香炉旁边的桌面,使香粉紧凑堆积于香粉槽内。
4.再次加入少许香粉,填满香粉槽的空隙,重复上述3.的操作,再用香铲把香粉槽边缘的香粉刮平整、刮干净。
5.用左手食指按住香篆把手,右手用香铲或香勺沿着香粉槽边缘依次轻轻地敲击,目的是使香粉与香粉槽脱离,以便提起香篆时香粉不会粘连在香粉槽里。
6.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香篆把手,慢慢地向上垂直提起香篆。
7.这就是篆香,又称印香。
8.用线香点燃篆香。
6.篆香是什么东东,超感兴趣,知道的说详细点,谢谢
印篆之香:一般的香粉,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百川学海》"香谱"条中说:"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这是说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香篆也称香印,在焚香的香炉内铺上一层砂,将干燥的香粉压印成篆文形状,字形或图形绵延不断,一端点燃后循线燃尽。由于取用的香是呈松散的粉状,点燃之前才以模造成绵延不断的图形,而且移动模子时很容易碰坏图形,因此使用时并不方便。也许正是因为这,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区内的各种服务业中,就有专门为人"供香印盘"的服务业,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天去压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钱。这在宋人的笔记《梦梁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条中记载的很清楚:"且如供香印盘者,各管定铺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请香钱而已。"
唐宋时人点香计时,以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一般成篆文"心"字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唐白居易《酬梦得见戏长斋》诗"香烟朝烟细,纱灯夕焰明",王建《香印》诗"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五代冯延巳《鹊涵枝》里有"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都是讲的这种香印。宋代熙宁年间出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午夜香刻"。宣州石刻记载:"穴壶为漏,浮木为箭,自有熊氏以来尚矣。三代两汉迄今遵用,虽制有工拙而无以易此。……熙宁癸丑岁,大旱夏秋无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如左:福庆香篆,延寿篆香图,长春篆香图,寿征香篆。"这是中国古人的创举,中国人仿佛有无穷的智慧,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计时,用水计时,所以有铜壶滴漏的发明,没有水了,又想起了用香计时。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还把印香做成各种图形,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或长寿或福庆。
7.清明果怎么用
“清明节这天,我国好多地方都有食青团的习俗。
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江苏有位农民正忙着在自家地里耕田,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清军马队在追赶穿一身着太平军服装的军官。这位农民急中生智,上前帮军官脱下军服,用脚踩入泥底下,再让他把身子往水田里一蹲,变成浑身泥浆后再站起来,一手扶犁,一手挥鞭,耕起地来。
清兵追来,看到的是打着赤膊、满腿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太平军军官,然而狡猾的清兵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不可能从湖上插翅逃走,就在附近添兵设岗,四处查寻。机智的农民示意军官暂时不要进村,自己想办法给他带点食物充饥。
回到村里,农民见清兵四处搜寻,村口还有清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给太平军军官带吃的东西。农民想若带米饭或面食怕是不行,那末带什么食物去呢?他正低头思索时,不小心一脚正好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
哨兵见水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也没有进—步查问就放行了。
军官待四周无人时,一边犁地一边吃起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等到天黑后,他便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原来,他是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大将陈太平。李秀成见他平安回来,喜出望外。
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此后,太平军打到哪儿,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哪儿。
8.怎样去红印
方法/步骤
去除红印方法一:香橙片去印法
在水果中,香橙是一个不错的去除红印的方法。因为香橙温和,比较适合对付红色印这种容易过敏的症状。
材料:香橙
方法:
1、取一个新鲜的香橙,然后将其切成薄片;
2、把香橙片轻轻的敷在脸上有红痘印的部位,敷至大概20分钟即可;
3、每周2~3次,你就会发现香橙是去除红痘印的有效方法。
友情提示:有些人肤质容易过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或是不适的情况,要谨慎使用。
去除红印方法二:生姜片去印法
材料:生姜片
方法 :
1、先把脸洗干净,然后把生姜洗净,切片;
2、将姜片贴在脸上有红痘印的部位;
3、用手加以按住,使生姜片紧贴在皮肤,让皮肤更好的去吸收;
4、大约20分钟后取下,用毛巾轻轻的擦拭敷过的地方。
友情提示:生姜性热,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敏感性肌肤和角质较薄的痘友要注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现象,要谨慎使用。
9.香道用香和印度香香薰和卫生香的区别是什么
印度香熏产品和我们在各大宾馆大厅、洗手间可以闻到的卫生香,都是一样的,都是属于香薰产品。这些产品都多采用香精香料制作,香味非常浓郁,香韵没有层次感,经不得细细品味。闻多了反而使人有腻味的感觉。
香道香品都采用纯天然香材制作,并且以昂贵的沉檀香材为主,每一款香品不但味道不同,而且每一支香品都有层次变化,耐人回味,细细品味其间的变化,就是香道品香的目的。纯天然的百年沉檀更加具有有利身心调节舒缓的作用,是健康用香。
印度香薰,香味直接,没有点燃的时候就非常香了,点燃之后香味没有太多变化,直截了当。就好像没有生命的感觉没有层次变化。
香道香品,没有点燃的时候,几乎没有香味,点燃之后香味悠扬,淡雅飘逸,细细品味,初点时的香韵和后味完全不同,层次变化很大,有些极品香,还有回甘润泽的感觉,沁人心脾,留香持久。
印度香薰,点完一支就会忘却它的滋味,而香道用香,特别是沉香香品,用后耐人回味,香韵会萦绕记忆之中,有点像“上瘾”的感觉,我们称为“香印”。在你没有点香的时候,突然会想起那种味道,心里总觉得想去点一支品尝。那个不是鸦片的瘾,其实就是我们脑垂体对百年沉檀的香韵留下的记忆,挥则不去。这也是香道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以上是我转载的香至尊沉香的答案,想知道更多的话建议到香至尊沉香查看吧,能得到更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