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槊字怎么读啊
槊 拼音:shuò 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
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
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丈八槊:槊的一种。长一丈八尺,故名。
护手槊 长六尺。槊头为半圆形,上面有八个铁钉般长刺。
枣阳槊 全长七尺。柄上六尺。
槊头为圆形如枣的铁锤,上面密布六排铁三钉。柄尾有棱形铁鐏。
狼牙槊 尾部有鐏。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
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
《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
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
《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2.什么是 槊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寥若晨星。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传统演练的套路称为“单槊”,练法与大刀相似。它的用法有劈、盖、截、拦、挑、撩、云带、冲等。尽管槊较重,但也可演练许多招式,如“泰山压顶”、“刀劈华山”、“横扫千军”等等。
3.历史上使用用槊的人物都有谁,有没有文摘
夏侯惇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
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
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李典李典,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
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李典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但大都是终年三十六岁,具体资料如下:《辞海》:李典(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山东),字曼成,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军(约191--193年,若李典生年正确,当不足二十岁),任中朗将,迁捕虏将军。
后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击破孙权的进攻。《资治通鉴》:(215年)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
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9]《三国志》:(215年)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10]《辞海》《资治通鉴》《三国志》至少有其一错误。逍遥津之战在215年,应无疑,李典应该也参加此战.初平中(190--193)年,李典随曹操,192年正式出场.若李典殁于215年,他当生于180年(《三国志.李典传》:年36薨),192年李典13岁,而在此之前,典从父干,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似不合理。
209年,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不利,撤退.当时张辽,李典,乐进应该也在。[3] 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
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泺,1125年,随军攻宋,克汤阴,参加围攻东京。
1128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等城。1129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和州击败宋军。
此后一直是金朝主战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与宋军先后在黄天荡、富平、和尚原、两淮等地展开激战,胜败不一。1139年金、宋签订和议,次年宗弼杀主和大臣完颜昌等,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但在顺昌、颍昌、柘皋镇等地大败,被迫退守开封。
1141年,利用宋宰相秦桧除掉大将岳飞,迫宋称臣,签定皇统和议,以功进太傅。1142年,宗弼还朝,独掌军政大权。
1148年,宗弼在上京会宁府病亡。
4.槊是什么兵器
槊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同“矟”。
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
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 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即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
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
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扩展资料: 兵器槊的特点: 1、槊与枪不同,枪往往在一次重骑兵冲锋中就会折断,以欧洲骑士枪为例,一次重骑兵冲锋,往往骑枪折断,很多欧洲经典电影不难发现。
而槊的构造,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2、槊的构造很复杂,槊的杆是复合杆,是由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细蔑杆,用鱼泡胶把多个细蔑杆黏合而成。
因此与枪看似类似,但本质根本不同的。复合的杆具有惊人的韧性、弹性,骑士高速冲锋中也不会折断。
3、槊的顶端形状不是枪,而是古代剑,形状参考战国时的短剑。因此削、扫等皆可实现,凭借极端弹性、巨长的槊杆,削、扫可发挥巨大威力,而枪横扫只能发挥棍棒的威力。
在槊首剑与杆的结合处,是“留情结”,防止冲锋时刺穿敌人无法拔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槊。
5."槊"是什么
槊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五笔86:UBTS 五笔98:UBTS 仓颉:TBD
笔顺编号:43152335111234 四角号码:87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9CA
基本字义
1. 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横~赋诗”。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木,朔声。本义:古代兵器,即长杆矛) 同“矟”。长杆矛 [long spear]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英雄,而今安在哉?—— 宋· 苏轼《前赤壁赋》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是唐代的 希望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