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算盘怎么打啊,谁用教算盘的教程啊,最好是现场的录像,不要软
其实学算盘是很简单的。主要是珠算口诀,有加减口诀和乘除口诀。
其中加减是基础,我们当时初学时,百拿着算盘,主要是练习从1加到100。
口诀你自己可以上网搜一下,很多。我这边举个例子,希望你能理解:
1、初了解一下算盘结构:现在的算盘都是1个上珠,4个下珠,1个上珠代表数字5,4个下珠代表数字4(1个珠代表1)。
2、加度法中,加一(即+1)的情况: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三句口诀。口诀中的【“一知”上】,【“一”下】,【“一”去】动词前面的“一”,是指要加或要减的数字,后面的动词加数字,是指对算盘珠子的操作。
2.1、“一【上一】”,【上一】表示从下珠往上拔一个珠子。主要用于像1+1,12+1,这道类个位数不足4的情况。
2.2、“一【下五去四】”,【下五去四】表示从上珠中专拔下个珠子(注:上珠是代表5,拔下上珠,所以叫【下五】),把下珠的4个珠子清掉(拔下)。主要用于像4+1,14+1,个位数满5的情况。
2.3、“一【去九进一】”【去九进一】表示把个位档上的9清掉,再向十位,属进1个珠(十位加1)。主要进位的情况,像9+1,19+1,199+11,储如此类。
希望能有帮助!
2. 怎么打五十算盘视频教程
满意答案﹏流年已逝丶6级2008-09-27 和教小孩子一样教啊.请参考:学打算盘的窍门现在很多出纳会计都不会打算盘了,但学会它还是一种技能:1、首先要把加、减、乘、除口诀背熟。
2、其次,在算盘上多练习指法,练习指法是打好算盘的关键,指法练习好了,操作中既能打得快,还能打得准、不带珠。 3、然后,找一些题结合口诀练习多大,打得多了,也就熟练了。
4、最后,要想快速打或参加比赛,可以学习打算盘的快捷方法。如:心算加口算三行并成一行打,还可以双手打,乘法可以采用空盘前乘等等。
5、总之,要想把算盘打熟、打快、打准,唯一的途径就是多练习。
3. 算盘的使用方法含图片
算盘口诀 一、加法口诀表 直加 满五加 进十加 破五进十加 一 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二 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三 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四 四上四 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五 五上五 五去五进一 六 六上六 六去四进一 六上一去五进一 七 七上七 七去三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 八上八 八去二进一 八上三去五进一 九 九上九 九去一进一 九上四去五进一 二、减法口诀表 不退位的减 退位的减 直减 破五减 退位减 退十补五的减 一 一下一 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二 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三 三下三 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四 四下四 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五 五下五 五退一还五 六 六下六 六退一还四 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 七下七 七退一还三 七退一还五去二 八 八下八 八退一还二 八退一还五去三 九 九下九 九退一还一 九退一还五去四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卷上“归除歌诀” 。
一归如一进 见一进成十 二一添作五 逢二进成十 四进二十 六进三十 八进四十 三一三十一 三二六十二 逢三进成十 六进二十 九进三十 四一二十二 四二添作五 四三七十二 逢四进成十 八进二十 五归添一倍 逢五进成十 六一下加四 六二三十二 六三添作五 六四六十四 六五八十二 逢六进成十 七一下加三 七二下加六 七三四十二 七四五十五 七五七十一 七六八十四 逢七进成十 八一下加二 八二下加四 八三下加六 八四添作五 八五六十二 八六七十四 八七八十六 逢八进成十 九归随身下 逢九进成十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斤价求两价的歌诀 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更被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求,隔位六二五;(1/16=0.0625) 二求,退位一二五;(2/16=0.125) 三求,一八七五记;(3/16=0.1875) 四求,改曰二十五;(4/16=0.25) 五求,三一二五是;(5/16=0.3125) 六求,两价三七五;(6/16=0.375) 七求,四三七五置;(7/16=0.4375) 八求,转身变作五;(8/16=0.5) 九求,五六二五 ;(9/16=0.5625) 十求,六二五 ;(10/16=0.625) 11求,六八七五 ;(11/16=0.6875) 12求,七五 ;(12/16=0.75) 13求,八一二五 ;(13/16=0.8125) 14求,八七五 ;(14/16=0.875) 15求,九三七五 ;(15/16=0.9375) 「算盘」一词出现于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 一首五言绝句的题目; 元代画家王振鹏作《干坤一担图》〔1310年〕中 货郎担的货中有一算盘;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 有「算盘珠」比喻;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可见,元代已应用了算盘。 载有算盘图的最早文献是明洪武四年〔1371〕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一书。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 则是明代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加减口诀,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 乘法除法口诀,采用的则是筹算口诀。
乘法「九九」口诀,在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得到应用; 归除口诀,首见杨辉《乘除通变算宝》〔1274〕,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所载九归口诀已与现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下来。
4. 有谁知道算盘如何使用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迄今已两千六百年多年的历史了。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
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算盘的来历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
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
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
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乘法「九九」口诀 三、大九九口诀表 一一01一二02一三03一四04一五05一六06一七07一八08一九09 二一02二二04二三06二四08二五10二六12二七14二八16二九18 三一03三二06三三09三四12三五15三六18三七21三八24三九27 四一04四二08四三12四四16四五20四六24四七28四八32四九36 五一05五二10五三15五四20五五25五六30五七35五八40五九45 六一06六二12六三18六四24六五30六六36六七42六八48六九54 七一07七二14七三21七四28七五35七六42七七49七八56七九63 八一08八二16八三24八四32八五40八六48八七56八八64八九72 九一09九二18九三27九四36九五45九六54九七63九八72九九81 [编辑本段]珠算除法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 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 九归口诀共61句: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卷上“归除歌诀”。 一归如一进见一进成十 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四进二十六进三十八进四十 三一三十一三二六十二逢三进成十六进二十九进三十 四一二十二四二添作五四三七十二逢四进成十八进二十 五归添一倍逢五进成十 六一下加四六二三十二六三添作五六四六十四六五八十二逢六进成十 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十二七四五十五七五七十一七六八十四逢七进成十 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四添作五八五六十二八六七十四八七八十六逢八进成十 九归随身下逢九进成十。
5. 珠心算教程
1。
先来了解幼儿珠心算的学习过程: (一) 1。认识算盘,了解各部位名称,学会打算盘的姿势及正确握笔的方法。
2。0~10的认识,盘式图,珠象图,指法学习,想珠及组成分解。
3。直加直减: 先是在算盘上练习,一位数3~6笔加减混合算 一位数模拟心算 两位数模拟心算 三位数2~3笔不同数字不进位加减 (二) 1。
满五加,破五减(下五去凑,上凑去五),掌握凑数概念(两数相加合为5互称为凑数)算盘上练习心算 2。进位加退位减,掌握补数概念(和起来为10的两个数互为补数,)算盘心算 (三) 1。
破5进位加,退位满5减 2。破5进位加,退位满5减心算 3。
两位数3~5笔加减算心算 再来说说学珠心算的利弊: 优:1。有利于提高记忆能力、培养注意力,珠心算速度的快慢、正确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脑中算盘的保持时间的长短、痕迹的深浅等等。
2。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 弊:1。
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孩子很难静下心来,教具较少。 2。
孩子对量的概念以及量与数的结合的概念掌握不是很好。3。
由于珠心算是在珠算纯熟的基础上在脑子里打算盘,而后形成条件反射,直接心算得出结果的一种速算法,因此,要学好珠心算,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珠算。这就会使一些已经会简单加减心算的孩子由于无法熟练进行珠算,在脑中形成不了珠象图而导致无法进行珠心算。
我的建议: 1。学珠心算较枯燥,孩子很难坐得住,且需要家长在课后能复习练习,否则课程跟不上。
珠心算课程的紧密联系性很强,上一堂颗没掌握,下一堂课就跟不上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2。已经学会加减的孩子就很难摆脱原有的数学概念,而去想象算盘进行珠算。
这会给学珠心算带来很大的不利,在做简单运算时家长会搞不懂他到底心脑中有没有算盘。而到连加连减时,知道他心中并无算盘,还是以过往的经验运算已经晚了。
3。数学和珠心算的区别:学数学则相对有趣些,且课于课之间的练习并不是特别重要,它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孩子建立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交给孩子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数学兴趣,但这些在现阶段家长可能感觉不是很明显,不像珠心算上完之后,孩子能很迅速的算出,多笔加减运算,因此,数学强调是一个方法,帮助建立自己学习的能力,而珠心算则是一种技巧的训练。
两者的教学目标和结果都不一样。 2。
下面我把我自己学珠算的经历写出来供你参考,对于幼儿,不能要求孩子能够一步到位,多点耐心,多点时间教他才能让他真正学好。 我学过5年的珠心算,算是对心算比较了解的吧。
学心算首先要掌握珠算的算法,所以推荐到图书馆去买几本关于珠算的书,当然也要买一个适合自己一点的算盘。
(上1子,下4子,左上角有个可以清零的按钮)加减是基础,之后才是乘法和除法。 掌握珠算技巧后就可以试着把算盘装在心里面,也就是脑子里有一个算盘,以后计算就拨心里面的的算盘,用的还是珠算的算法。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在脑子里想着算珠的模样,然后慢慢的可是模拟珠算,首页可以做些拨珠子的动作(我现在算很复杂的心算时还会有这个习惯) 关于心算的练习。 。
现在少了,可以去淘宝或是书店里找找。 最后,推荐一种练心算的方法,俗称‘打白纸’,就是在心里面从1加2加3。
一直加到100,最后答案当然是5050咯。
一般睡觉前可以练练这个。
3。下面我为你提供珠算的口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加法口诀表 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 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减法口诀表 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 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减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减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减六:六下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减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减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减九: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乘法「九九」口诀 在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得到应用; 归除口诀,首见杨辉《乘除通变算宝》[1274],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所载九归口诀已与现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