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记怎么写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
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扩展资料:
如果一定要给好游记界定个标准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 美。
无论文、图,记录了旅行之美,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 动情。
无论文、图,叙述了旅行路上的真实故事,细节感人至深。
3. 有趣味。
旅行通常充满美好,即便此行苦难忧郁,有趣味地表达是至高追求。
4. 有价值。
别担心“文笔不好”,攻略式的记录,细心的各类贴士,能无微不至地帮助到其他旅行者解读“未知”也是好文章。
5. 有情怀。
我们鼓励对风景的深入描摹,我们更提倡关注人的生活,四时之景不同,但人性之美不应季变幻。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游记
2. 怎么写游记
一、什么是游记?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二、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三、游记的写作方法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要注意以下几点:1、游记中的线索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2、游记中的主体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3、游记中的写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4、游记中的地点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5、记游要分清主次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3. 游记怎么写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
一、定点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二、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
三、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4. 游记作文怎么写
游记就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的写下来。写游记虽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写游记的基本方法还是有的。那么游记该怎么写呢?
一、抓住特点。抓住特点来写,就是要把自己游览的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或者是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就是要靠你自己仔细观察,认真回味才能得到。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把最美的、最有趣的地方深深留在记忆中。只有这样在写的过程中,你才会有景可写,有物可写。
二、理清头绪。所谓理请头绪,就是写游记要有条理,对于所描述的事物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顺序一定要安排好。否则,就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条理不分明的问题,让人看了糊里糊涂,难以理解。一般写游记可以根据游览的方位或是时间为写作线索。写游记一定要组织好材料,只有这样文章才会言之有序,有条不紊。
三、详略得当。写游记不一定要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这样显得没有重点,要选择典型的、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其实写游记也可以像拍电影一样,有些地方用特写镜头——详细地来写,有些地方用全景镜头——只做简单地介绍。
四、表达感情。游记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但光把这些景物记下来,还不算写好。你还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情景结合,表达对这些名山大川的热爱。最后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写游记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不要把游记写成“流水帐”从游览开始到结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没主次。二、不要把游记写成“只见物不见人”整片作文全是景物描写,却不见人物出现,更没有表达自己感受,显得不够深刻。
5. 游记怎样写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二、依据中心,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
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三、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
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
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
四、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
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
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附例文: 游狼山 闻思月/文 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名闻遐迩。星期日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游玩。
上午我们先去了啬园,午餐后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
据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
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4.8 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
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传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狼山因为落座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尤其是它山势陡峭,拔地而起,临江高耸,直插蓝天,气势更加非凡。
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我们的胸怀也顿觉无限宽广!这样的山,怎能不名闻遐迩呢? 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
又如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傍晚,回程途中,妈妈感慨地说,一切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
6. 游记怎么写
游记是记叙文的一种,以写景状物为主,适当穿插有关文化内容,既可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记叙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传说。
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在游记中,描写景物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逼真地写出来。
写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地理特点。同样是山,桂林的神奇,江南的清秀;同样是雪,北方晶莹如粉,南方柔和滋润。
二是要抓住季节的特点和变化。有些景物在特定的季节里才显示出它的特点,如,济南冬景秀,香山秋色美,海滨夏夜好。
甚至一个季节也有区别,早春寒意料峭,仲春万紫千红,暮春花谢叶密,要在景物描写中,让人们体味出季节的特征来。三是要注意写出时间变化的特点。
晨昏,夕照,午日,夜色,光影的变幻,会给景色涂抹上不同的色彩,天未必都是蓝的,山未必都是青的,水未必都是绿的。四是要注意写出气候变化的特点,阴暗雨雪会让景物显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二、注意描写的顺序。 要把景物写清楚,要注意描写的顺序。
确定某一景物,可按方位顺序来写,如由远到近,由左到右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向外等。也可按类别顺序来写:先田野,而河流,再山峦;先天空,而群山,再河湖等。
还可以按逻辑顺序来写,如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先主后次或先次后主,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等。还可按观察者的行踪先后为序来写。
由于观察者是移动的,我们可以把眼前所有的景物都看作是“动”的。起先模糊的东西,后来清晰了;起先看成拇指大的一块石头,现在有三层楼房那么高;起先须仰视才见的山峰,现在被踩在脚下。
动点观察有时还显示出速度,观察者或步行,或乘车,或飞行,速度不一样,眼前景物变化的频率也不一样,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三、写景要有选择。
游览一个地方,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如果此时不加选择,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出来,那么写出来的只能是一本“流水账”。尽管每一种景物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
道理有两条:一是一篇游记篇幅有限,容不下那么多内容;二是样样都写,难免写得平淡无奇,使文章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哪些内容是该写的重点呢?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
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园林花圃,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其色、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亭台楼阁,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历史沿革、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四、要情景交融。
既要写景,也要抒情,要使笔下景与作者的胸中情统一起来。人们常说“触景生情”,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作为游记,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
要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可以是写景之后直接抒情,也可以是把情融进写景的字里行间。直接抒情也好,间接抒情也罢,情必须是依景而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学写游记,当从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秀游记中去学内容、学方法;学写游记,还要眼勤、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