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幻小说结尾写“原来是一场梦”可以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如果想让文章有一点新意的话要多思考一点,让整篇文章按情理发展,却能使人眼前一亮,出其不意,给人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也要让人信以为真,虽是梦但却也真,能给人一种这件事明天就会发生的感觉,给你一些以这种结尾能使文章很好建议:1.整篇文章以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写法,以凌乱的场面加上一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线索构成一篇文章,并且文章的基调以朦胧感为主.2.写一些未来注定要发生的事情,比如像环境恶化之列为人们所公认的事,在一切看似无法挽回时调转笔锋,写梦醒,这具有教育意义,也是一篇立意很高的文章.向科技小说的话可以营造一种很美好的生活,在一切都很好,倒一种顶端的时候醒来,这样可以做立志文章.提醒一下:这种结尾是种很好的想法但关键在个人的文笔。
2. 科幻小说怎么写
如何写科幻小说?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如果有固定答案,岂不是人人都可写科幻小说?岂不是科幻小说再不会发展?我这里不想详细叙述写科幻的技巧,只想列举一些作家的经验之谈,供同学们参考。
先说两件美国写作课上发生的事。
一次,在写作课刚开始时,学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师走进课堂,从讲台上看看学生,开口第一句话是:“一切能够写出的故事都已经写出,你们不可能写出更好的故事!”
还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写作课,教员把这门课定名为“为乐趣和收益而写作”的写作课。他开口第一句话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经写了5万次,都能卖掉。这故事还可以再写——再卖!”
两个教员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第一个教员的说法,岂不是无需再学写作?按第二个教员的话说,岂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复或抄袭?
否!他们的含义是我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他们那样说只是为了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我们列举一些著名科幻作家关于写作经验的名言。
一、关于科幻小说的结构
杰克·威廉森(曾参加成都科幻会议)说:
永远不要让读者设想有多个基本前提……保持故事连贯一致,小说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要让读者极想知道你准备告诉他什么。
A.E.范·汪说:
考虑一些大约800字的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陈述,在场景结束时这个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场景不一定按最终顺序来写……想到它们就写下来。
二、关于科幻小说的人物
杰克·威廉森说:
保持人物符合逻辑……坏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写。
约翰·布鲁纳说:
如果谁有志写科幻小说,对银河帝国的兴衰极有兴趣,而对他故乡街道上的人却漠不关心,那么我劝他回家,在自己脑门上用硫酸写上下面的标语:“科幻小说与所有的小说一样,是关于人的小说,”这样他一照镜子就能提醒自己。
约翰·坎贝尔说:
首先,科幻小说是关于人的小说。即使以狗为主人公,我们也会把人的品质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征,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条腿。如果一个能思维的机器人是主人公,那么这机器人要么具有人性,要么与它们支持的人物为敌。
三、如何向别人学习
雷·布拉德伯里写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内部结构,看看是什么使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当时我20岁,还未能发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热衷于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怀着痛苦的忌妒注视着斯特金……然而由于他有我追求的独创性,我仍然不断地回到他的小说,拆解、分析、反复考察小说的结构。
约翰·坎贝尔写道:
人们常说,你若要写作,就得研究专家的作品,这并不是说你只是阅读他们的小说,而且还应注意他们的写作方式,为什么用那种方式?他们为什么成功?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么不同?
四、关于科学的精确性
哈尔·克莱门特写道:
你不能使故事与生活中已知的事实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动物一般腿长,吃草的动物脑子不会发达。
保罗·安德森写道:
约翰·坎贝尔曾引用过一个可怕的例子:一颗行星围绕着一个蓝白色的太阳,上面有氧气和氟气。这在化学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氧和氟在阳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结合。
五、关于写作和投稿
最后,罗伯特·海因莱因对初学者提出几点忠告:
必须不断写作(光说不练不行)。
必须写完你已经开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废)。
除非编辑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写你的故事。
写好后一定要寄给有关杂志,锁在抽屉里永远不会发表,也听不到别人的意见。赞同0| 评论
3. 科幻小说怎么写
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
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
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
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软科幻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分类争议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
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
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
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
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
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
4. 急,这个作文怎么写
励志给自己插上翅膀,你才可以飞得更高;炼造一双千里眼,你才可以望得更远.满载而行,即使困难重重,你留下的汗水也终会获得回报;满载而行,即使艰辛与泪水并存,你前方的道路也依然光明;满载而行,即使跌倒了,你也将有勇气迈向成功.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也不可能是你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进在路中的追梦人.也许梦想会变成现实,也许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然而在出发之前,你是否曾想过:你准备好了吗?行进在梦想的路途中,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如果你轻装上路,又怎么可能会取得成功?满载而行的人也许也会失败,但毕竟他们可以做到无怨无悔,在跌倒之后,毕竟他们还有信心,更有力量再爬起.又或者失败对他们来讲只意味着失误,然而对那些轻装上路的人来说,失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试问,那些从不准备却也梦想着成功的人,你们天才方仲永,有着超人的智商,但他不一样也失败了吗?童第周上中学时,成绩差到学校勒令其退学,与仲永相比,他并不算是聪明吧!然而他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名字跨越了时空,他用自己的努力向我们诠释了满载而行,不聪明也一样可以成功,他成了全中国人的骄傲,而方仲永却只能算是一种悲哀.即便是天才,那又怎样?没有准备,成功对你来说同样遥不可及,相反,即使你只是一普普通通的人,在追梦的途中,你选择满载而行,相信成功只在你不远的前方.有资格谈梦想吗?在路的起点就已注定了你们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