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大纲怎么写
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各级各类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一般分为:①说明。揭示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本学科教材的编选原则、教材的排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②大纲本文。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系统安排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或课题,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和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
2. 怎样写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104 课内学时:50 学分数:2.5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体系和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以及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理解地球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地球科学手段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懂得:1.尽管高新科技观测手段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实地手、眼考察仍然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2.地球系统内各种地学过程发生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具有极大的差别。
3.地球科学研究必须运用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和方法。二、学时分配:1.绪论 1 7.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4 13.生物圈 22.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3 8.地球上的矿物(实习) 2 14.地表形态 23.宇宙、地球起源和演化 4 9.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 4 15.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4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2 10.地球上的岩石(实习) 2 16.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35.主题讨论 2 11.水圈 8 17.结语 16.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 4 12.大气圈 2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The Outline of Physical Geology (地质学基地班使用,50学时) 课程编号:Physical Geology 课内学时:50 学分数:2.5 导论 Introduction 介绍地质学概念,地质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将今论古"法的基本思想,《普通地质学》(Physical Geology)课程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质学概念,"将今论古"法基本思想。了解课程特点。
计划学时数:1-2。第一章 地球特征 The Earth's Features 本章介绍地球一般知识,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及主要地球物理特征(密度、重力、地热、地磁)。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总体特征(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着重掌握固体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软流圈和岩石圈概念,主要地球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了解水圈循环、大气圈垂直分带和全球大气流总特征。
计划学时数:4-6。第二章 矿物 Mineral 本章介绍矿物的概念,包括矿物定义、组成、分类;肉眼鉴定方法及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及识别。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矿物的概念,掌握最基本的矿物鉴定方法,识别最常用的矿物(长石、石英、云母、榄橄石、辉石、角闪石、方解石、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高岭土)。计划学时数:3-5 第三章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本章介绍风化作用概念、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及风化作用方式,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和风化作用的产物。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风化作用类型和方式,风化作用产物(风化壳)。领会风化作用揭开了外力地质作用塑造陆地面貌的序幕。
计划学时数3-4。第四章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Streams Processes 本章介绍地面流水一般知识,分类,着重介绍河流对陆地的侵蚀、沉积物搬运、沉积作用过程和特征以及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河流垂直侵蚀作用概念和平衡过程,侧方侵蚀作用概念及过程,河流搬动作用总特征,河流沉积作用原因及主要沉积地形。一般掌握地面流水分类和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因素。
计划学时数:4-5。第五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 Ground Water Action 本章介绍地下水一般知识(岩石的空隙度和透水性、潜水面概念),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包气带、季节变动带、饱和带),地下水地质作用方式及其形成产物(岩溶地形)。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着重掌握潜水面概念,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相应的岩溶地形(溶水洞、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特征)。了解地下水一般知识。
计划学时数:2-3。第六章 冰川和冰川作用 Glaciers and Glacialtion 本章介绍冰川概念、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冰川分类,冰川的地质作用过程(侵蚀、搬运、沉积)及产物(冰川地形、沉积物特征)。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冰川概念,冰川地质作用过程及典型冰川地形(冰斗、冰蚀谷、羊碛堤),一般了解冰川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计划学时数:2-3。
第七章 风的地质作用 Wind Action 本章介绍干旱气候区地质作用总特征,沙漠一般特征,风的地质作用过程(侵蚀、搬运、沉积)及产物(风成沙丘、风棱石和风蚀磨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典型风蚀地形(风棱石、风蚀磨菇)、风积地形(风成沙丘)。
一般掌握干旱气候区外力地质作用特征及沙漠总特征。计划学时数:2-3。
第八章 湖泊、沼泽地质作用 Lake and Marsh Processes 本章介绍湖泊和沼泽一般知识,着重介绍湖泊和沼泽地区沉积作用总特征。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发展过程(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氯化物阶段及沙下湖阶段)。
一般掌握潮湿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特征。计划学时数:1-2。
第九章 海岸地质作用 Shores and Coastal Processes 本章介绍海洋水循环特征,波浪、潮汐和海。
3. 【一日教学计划怎么写】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情况分析例如;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程度如何、班级男生女生的人数和比例情况..二、教材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本进行有效的划分,并把今日的学习内容加以分析,需要老师的正确引领和启发.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自信心;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及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他们初步具备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6、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四、教学措施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3、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7.活用教材,根据学生会的实际情况,将各个知识板块重现组排降低难度.五、教学计划进度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不足之处还望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