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怎么写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发挥。
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
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近体诗是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所谓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现在来说已经既不“今”也不“近”了, 只是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已。
唐之后模仿这种近体诗体式所写的诗,也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
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
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
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
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还有一种六句的律诗,古人称为小律。由于作品比较少,就不多说了。
现在,对于小律的诗,一般情况下被划归入律的古风了。 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
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
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用了对仗,一般情况下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
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若颔联不对而只是首、颈两联对仗的,有一个雅号叫做“偷春格”。
律诗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因为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尾联用对仗的例子也是有的。
2. 50首简短的古诗怎么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独漉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夜泊牛渚怀古》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七首》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春怨》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捣衣篇》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游谢氏山亭》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其四》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月夜金陵怀古》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绝句】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宋·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谢谢给分。
3. 古诗总结怎么写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