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格式和类型要求一、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 1.毕业论文格式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
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
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
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
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
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
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
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
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
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
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
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2.毕业论文格式的其他要求: ①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来说,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
我的想法是对字数不去“斤斤计较”,关键是在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有创见。一般说来,达到了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满足字数的要求。
②表述要求。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详细表述。
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意准确、鲜明,语言通顺、流畅,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抄则要求书写工整。
③修改要求。论文初稿写好后,全文阅读,前后对照,检查论点论据论证和词句运用,修改好了之后,搁置几天或者一两周,再来挑毛病,经过多次修改、加工、润色,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定稿。
二、毕业论文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表达方式也有差异。按学科可分成文科类毕业论文,理科类毕业论文,管理类毕业论文。
从写作内容分,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文学、语言、历史等学科的本体研究。
应用研究包括教学研究、有关理论的实际运用研究,相关的实践问题研究。有的应用研究也可以出新理论,形成新的基础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也有紧密关联的,有时是根据侧重点来划分的。由此,就有了(一)基础研究型毕业论文,包括理论研究型和本体研究型的毕业论文;(二)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包括教学研究型、理论实践研究型、实际问题研究型等类型的毕业论文。
从表达方式分,有综合型毕业论文,专题型毕业论文和实验报告型毕业论文。 就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科类毕业论文而言(如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以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居多;其次是本体研究型毕业论文,对学科本身的某个方面的新问题进行论述阐发,表述自己的心得,或者对原有问题发表新的看法或不同的评价。
而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主要是探讨前人没解决的问题、没发现的规律,或是新理论、新观点,或是新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这类论文难度较大。就论文表达方式而言,综合型毕业论文很少见,这种论文围绕一个问题收集一大批资料,综合介绍并论述这个问题研究的阶段、特点、主要理论成就及其著述,研究中最早的文献、有重大突破的文献,研究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等。
见得较多的是专题型毕业论文,它的表达特点是突出一点,在已有研究成果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这一研究从某个方面继续。
2. 论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论”的繁体字是“论”。“论”字有两个读音,分别读: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评论 [ píng lùn ]
1. 批评或议论的文章。
2. 对于人物或事理加以批评议论。
议论 [ yì lùn ]
1. 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
2. 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辩论 [ biàn lùn ]
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
争论 [ zhēng lùn ]
各执己见,互相辩论
讨论 [ tǎo lùn ]
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
3. 大学期末论文怎么写啊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4. 【怎样写竺可桢的赞美词】
竺可桢教育名言论教育目的 1.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已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者之富于常识也.2.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在改进个人,还要能影响于社会.3.大学的最大目标是在蕲求真理,要蕲求真理,必得锻炼思想,使人人能辨别真伪是非.4.大学之最大目标是求真理.这可以说是理知的,但亦可以说是道德的,所以道学问,即是尊德性.5.一般人以为大学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得专门之智识与技能,以为将来个人到社会中,从事谋生立业之基础,而为国家着想,则系造就领袖人才,领导群众以发展事业.6.大学毕业生不当以钱为目的,要当以服务为主旨.* 论大学办学 7.大学是培养未来各界领袖人才的地方.8.大学因为包涵万流,所以成其为大.9.大学之使命有三:其一,希望造就完人.完人必具智仁勇三达德,而涵濡于六艺之中.仁者爱人,故其上者必其有所成仁,而忠恕次之.……其二,学有专长,而于大学中植其基.大学学生对各项基本知识,固应多所明了……其三,养成自己能思想之人,而勿蕲教师逐字释义.10.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11.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实,最为重要.12.教育的发达,学风的优良,在人不在屋,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3.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14.若是一个大学单从事于零星专门知识的传授,既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又无科学方法的训练,则其学生之思想难收到融会贯通之效.15.要使大学生能担当得起日后建国的重任,单教他们具有专门技术是不够的.16.以人民为前提原则之下,大学无疑的应具有学术自由的精神.17.在大学内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理应并重.* 论大学精神 18.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19.科学的目标是在求真理.真理所在,虽蹈危履险以赴之,亦所不释.20.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21.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22.科学可以左右一个社会的环境,同时一个社会的环境也可以影响科学的存亡盛衰.23.所谓求是,不仅限于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24.研究科学之目的,固在探求真理,并非专重应用.但应用科学方法,利用厚生,至国家之富强之境,固亦不可忽视.希望你看了之后可以写出对竺可桢先生赞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