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对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图:
读音:duì
部首:寸
笔画:5
繁体:对
五笔:CFY
释义:
1.回答:~答如流。
2.向着;朝着:枪口~准敌人。
3.对抗;敌对:~手。针锋相~。
4.对待。例 :~事不~人。
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神色不~。数目不~,还差一些。
6.把两个东西 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表。
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到一起。 ~榫。
8.投合;适合:俩人很~脾气。~心思。
9.成双的:~联。
10.搀入(多指液体):~ 水。
11.介词。1. 与“对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你的建议,他很重视。2. 对 待:小王~他有意见。3. 朝;向:~人民负责。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词语解释:
1.相对[xiāng duì]
互相朝着对方;面对面:~而坐。两山~。
2.对话[duì huà]
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多指小说或戏剧里的人物之间的):精彩的~。~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3.对子[duì zi]
对偶的词句:对~。
4.对齐[duì qí]
使两个以上事物配合或接触得整齐。
5.对比[duì bǐ]
(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古今~。新旧~。
6.对于[duì yú]
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公共财产,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爱惜。大家~这个问题的意见是一致的。
7.对手[duì shǒu]
竞赛的对方:我们的~是支素负盛名的球队。
2. 叫字田字格怎么写
田字格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
四个格分别叫做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田字格别看只是四个小格子,其实每个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线、每个格子,格子中的每个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称,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重要的前提。
认识了"田字格"后,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他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等。
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秋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一、秋字在田字格的写法是:
二、基本释义
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
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
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
5、姓。
6、见〖秋千〗。
三、组词有深秋、秋天、秋风、金秋、秋季、秋思、秋千、秋凉、中秋、初秋、秋收、收秋、秋闱、千秋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秋,禾谷孰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秋,百谷成熟。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籒文写法不省“龟”。
三、相关组词
1、金秋:“金秋”就是“秋天”之意。
《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金秋到了,我沐着温暖的阳光来到苹果梨树下。”
2、秋千: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木架或铁架上两边悬挂绳索,下拴横板。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也有人在栗子树的横枝上系着绳子,吊了架秋千,大家围着悠荡着玩。”
3、秋凉:指秋天的寒气。
徐志摩 《客中》诗:“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她受了秋凉,不如从前浏亮。”
4、收秋:收获秋熟农作物。
赵树理《三里湾·黄沙沟口》:“收秋这一段不是包工吗?”
5、千秋: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4. 化字田字格怎么写
“化”,读作:huà或huā ,在田字格中的正确格式如图所示。
基本解释:
化[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 :变~、分~、僵~、教(jiào)~、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 :~缘、~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丑~、绿~。
4. 习俗,风气 :有伤风~。
5. 特指“化学” :~工、~纤、~肥。
化[huā]
同“花”。
相关词汇:
组词:文化、变化、净化、化学、化装、美化、化石、绿化 、化肥 、融化
同音字:华、桦 、摦 、嬅 、夻、桦、崋 、划 、槬 、画
同部首:伊 、任、供、什 、似 、信 、佚 、休 、仙 、何
同笔画:中 、予、方、不、云 、为 、火 、分 、什、手
5. 生日的“生”字田字格的写法
“生”字的田字格写法如上图所示。
【释义】
生(shēng),象艹木生出土上。人以纵生,贵於横生。人是纵向降生的,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
(1) 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grow】
我们因为父母爱的力量、父母的欲望,而合成了我们这块肉。我们典籍《礼运》中有记载:人以纵生,贵於横生。我们"人"这块肉肉,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竖式分娩;不包括手术型的剖腹产),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按禽、兽、艹、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已具备灵性、具备高等意识的明显特征,是为人的"性"。
本为动词,后当作虚词。《诗经·小雅·常棣》:"不如友生",此"生"不作"生长"、"生活"解。唐李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句,生做虚词是唐人语,明代也有"作么生"、"可怜生"之语,都作虚词。若作如今的学生或先生解,不通(明吴震亨《唐音癸蕺》卷二十四《诂笺九》)。"生"在反义词中,当作它反面熟义字,又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