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课例
一、课例的基本涵义涵义:“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个课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可从以下方面认识:(一)课例与教学实践相关 (二)课例和教师职业责任相关(三)课例蕴涵了教学问题的复杂性二、课例的价值(一) 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三) 教学理论的故乡三、课例的类型(一)按课例的内容或主题分类1、意外式课例1)界定: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课例 2)特点 :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由小见大、深受启示。
案例1:敏事慎言,和谐处理突发事件 1.引言工作快三个年头了,我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技巧地应对课堂上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那些通常被老师们认为是差生的学生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劣势,得不到老师的注意和关心。
他们有时希望通过别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而课堂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时而想表现一下的地方。对于这些事件,是置之不理,还是大声斥责?其实这两种方法可能都会有损老师的形象,使课堂限于抑或散漫抑或紧张的氛围。
所以敏事慎言,和谐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显得尤其重要。2.背景这是仿佛每位老师都深感头疼的一个学生。
他——陆某,问题接踵而来,一个个暴露。学习上各科常挂“红灯”,常规执行上班级扣分总少不了他的份。
他总是上课了才翻学习用品,下课了在教室里你追我赶的肯定有他。至于作业,不做、少做、乱做或抄袭是他的家常便饭。
他成了老师们眼中的“差生”代表。和很多后进生一样,陆某还是个很倔强的孩子。
老师对他的批评训斥,很容易让他产生强烈叛逆对抗的情绪。3.问题的出现与解决一次英语课上,一个同学在讲台前做free-talk时,陆某很是亢奋,交头接耳,不断和后座位的同学讲话,我很是生气,就把他喊了起来,我正准备训斥他,不料他先开口狡辩:“老师,我没讲话!”我突然意识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场合下,如果当众批评他,可能他会狡辩得更厉害,敌对情绪会很严重,而且这样也会影响整个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
于是,冷静地思考之后,我决定用冷处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于是对他说:“你怎么知道老师喊你站起来是因为你随便讲话呢?”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我接着对他说:“老师喊你起来的目的是让你就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讲讲你自己的看法。”很显然,他回答不上来了。
最后我对他说:“陆某,如果你暂时想不出来的话,下课再告诉我,好不好?”下课后,我还没走出教室,陆某就拦住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上课随便讲话,影响丁同学们的学习,影响了您的工作。但是,因为我听不懂那位同学的free-talk的内容,所以其实我是在问我后面的同学free-talk的内容。”
我说:“知道错就行了。其实听不懂还是要努力地去听,等别人讲完了再问。
要不然,你问的过程中又会遗漏新的内容,你说对吗?”他口服心服地重重地点了点头。4.后记此后,陆某上课很少随便讲话了。
我常尽可能地表扬他的一些进步性的变化。我渐渐明显感到,他的态度在悄悄发生变化:听讲比较认真了,课后作业也及时认真多了,并且养成主动问问题的好习惯,学习成绩进步了许多。
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5.反思上面这个例子,事情虽小,但及时抓住了,予以引导,激发了学生进取向上的热 情。
也正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老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学生平等相处。试想,上面这个突发的小事,如果我以老师的“权力”去训斥,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学生,后果我想肯定比较糟糕,学生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伤害,整个课堂秩序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而我的谨慎地冷处理方式较好地避免了这些事情的发生。第二类,主题式课例 内涵是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
这一类课例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突出功能是,可启发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新主张以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案例2:语文课如何组织探究式学习——三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背景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破动接受、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作为一个课程的基本理念而提出。探究式学习由此而成为语文数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广大教师参考的资料十分缺乏。从国外各国教学研究的现状看,探究(inquiry)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最早是在科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然而在理科各科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在人文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与实践很少,。
2. 教师怎样做课例研修 写一个教学案例
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
我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
“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3. 初中英语课例报告怎么写
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目标: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虽然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知识的欠缺会对学生准确运用英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从表面上看听说能力是增强了,但在读与写的准确性上却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因而学生的总体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因此,正确解读新目标英语,优化语法教学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是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例设计选择与设计:新目标英语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要求学生主要通过体验去学习语言。 无论其在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都能巧妙地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更是形成了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是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和改变传统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语言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图文并茂,话题丰富,活动新颖有趣,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巨大变化:教师比以往更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越来越多。课例研究内容:学习语法的相关方法 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正确率,减少盲目性。
语法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恰当地表达自己,可使他们在学习中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1、在语境中教学语法 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人们表达思想和吸收信息的需要是由特定的言语情景激起的。
因此,学习和使用英语词汇、句型结构、语法规则和话语进行对话等交际活动都要依赖特定的言语情景。教师如果让学生机械地在单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是达不到在特定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的目的的。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学语法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任务型的活动,如游戏,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到语言知识与语法结构,教师就可采用教科书中的活动,不必再费心力去寻找其它方法。3、在对比与归纳中教学语法 新目标英语采用循环式编排语法项目,把同一语法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在教材中,这对学生理解与巩固语法知识是有利的,但却割断了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从整体去上把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注意像滚雪球一样一点一点地帮助学生将教材中分散的语法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融汇贯通。
4、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教学语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教了许多的语言规则,可学生能熟练掌握的很少,效率相当低,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或者说对于阅读注重得太多,而对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及动笔写作这方面做得太少。我们在学习母语时,不清楚语法即能开口说话以及领会对方意思,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有了语感,反应会非常迅捷。而没有语感,即使语法很熟练,也需一定的反应时间。
研究过程:(关于如何进行语法规则的归纳)1、学生能自己归纳出的东西,要让他们自己去做。2、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找出问题, 避免“包办式”,“填鸭式”。
3、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4、归纳语法要注意循序渐进,适度适量;5、多出示句子,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观察,去发现语法现象,从句子中提炼语法规则。要在学生能熟练运用以后再进行归纳;6、归纳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先归纳,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最后由老师补充和强调;7、归纳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符合他们的年龄段,要严格的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程度,不能无限拓展。
8、(一项语法有时有很多规则,但)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不要无限拓展。9、课本出现什么就归纳什么,别从语法书上搬。
关于如何设置情景 情景教学更能让学生接近生活,与学习更加接近,学习效果会更好1、生活进课堂:情境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使得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2、交际进语法:情境设计要接近真实的交际。 3、万变不离其宗:一个语法现象要在不同的相似情境中多次呈现,避免学理解的僵化。
4、以教材情境为基础,不要任意扩展,以免增加难度。5、以新带旧,使情境丰富而不生疏,综合而无难度。
(这样做还可以对旧 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6、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游戏激发情绪加强印象,巧用现场素材增加 实感。
7、情境设计尽量幽默、有趣。8、千万不要忽略文化因素。
9、情境应有真实性,应该是可能发生的事。关于如何对待学生的语法错误的一些思考 语法教学的关键要素:让学生总结规律。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1、(使学生知道)不要怕犯语法上的错误。
有错误,表示你已跑上了学习的道路,重要的是要检查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努力改正自己。敢犯错误的人一定会发。
4.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例分析怎么写
《太阳》课例分析 东官镇中心校 王立杰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1、同学们,想了解老师的哪些情况?说一段话,注意听,里面有想了解的内容,说听出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太阳2、“太阳”也叫什么名?“日”说说带“日”的两个字的词语和四个字的词语。师板书:后羿射日3、点明故事的体裁,传说。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认真读1——3段,找出证据证明是假的,认为有道理的划出,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远] 划出句子,标注:假设。说明什么?有多远?划下来:[列数字]读假设句,理解“三万万里”有多远?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2、再找出充足的理由,说明故事是假的,太阳有什么特点?[热]圈出数字,第一句是什么方法?在句旁标注:举例子 打比方3、继续找理由,太阳有多大,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只有盘子大?为什么不全射掉?用一句话概括。
(第四段第一句)4、这句话在文中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承上启下],这样的句子也叫过渡句。评析:这堂课张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探讨课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了解太阳的特点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说明方法,锻炼了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张老师能及时适度地评价学生,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