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教育案例
一、教育案例的含义 1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加上分析或者点评。
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2 教育案例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 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
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
则视案例撰写的目的而定。 (4)案例与叙事的区别 案例与叙事更为接近,因为同样要记叙教育故事。
不同的是叙事以叙述为主,在叙述的过程中进行简要的议论。案例不仅要叙述故事,还有充分议论、评析。
二、案例的结构要素 (1)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写作时应选择最有感受、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人,从而确立主题。
(2)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3)细节 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细节内容,以及发生、发展的过程。 (4)结果 就是故事结束的即时效果,最好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以便读者加深其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先说故事,再进行议论,无论怎么写都要突出议论,也就是评析或者点评。
三、写好案例的视角 (1)选择典型的事例 选择的事例要有问题性。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最好是选择复杂的情境,充满问题性,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作者要注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的故事中,让读者感受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才会“知其所以然”。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外在的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只有揭示人物的心理,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
(3)具有独到的思考 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有一双“慧眼”。
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在长期的磨炼中去积累和领悟。 以下是孟歌写的案例,用来抛砖引玉。
激励的力量 [故事] 2004年3月17日,对于刚刚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毕业的支老师来说,是沉重的一天,妻子被检查出患上白血病。为了不让别人担心,支老师没有向外透露此事。
直到3月24日,妻子必须住院治疗,他工作的学校才知道了这件事。当他的学生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用最质朴的方式给支老师送去了最温馨的祝福。
学生们不仅捐赠了自己的零花钱,送来了三个很大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千纸鹤和幸运星,还带来了两大本日记。这是两本不同寻常的日记,由全班46个同学写成。
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永不言败’!支老师,您还记得吗,这是您的格言,您的座右铭,在今天您生命的拐弯处,我相信,这四个字依然会与您同行”…… [解读]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故事可泣可歌。
这故事彰显出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光荣,彰显出学生的纯情与火热,彰显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我们流下眼泪之后,就会自然地想到“患难之时见真情”的古训。
可是,我们很少深入思考过那个“真情”来自何处。人们似乎仅仅把自己“患难之时”作为衡量和评价别人的标准。
对于自己是否付出过“真情”或者怎样付出的“真情”缺乏理智的分析。难道你对他“关照”,他也对你“关照”就是“真情”吗?显然不是。
真情是一种心与心的相印,情与情的交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激励。 我们可以把学生看望老师和师母当作正常的行为,甚至可以把学生捐赠自己的零花钱当作人道主义。
那么,那些千纸鹤和幸运星呢,那两大本日记呢,又当作何解释?那些千纸鹤和幸运星寄托着学生对老师和师母平安的祈祷,那字字诉真情、句句报师恩的两大本日记是学生心泉的自然流露。 “永不言败” 四个字是老师说给学生听的,其激励的用意不言而喻。
现在,学生又用这四个字激励自己的老师,这说明“永不言败”的含义已经被学生内化成为自己的认识,并外化成为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教育,这就是育人,这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有时候,教师的一句鼓舞的话语,能够点燃学生自。
2.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怎么写
第一步: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案例。
案例的描述要注意写清楚对象的具体表现和生活的细致环境。
第二步:分析主体的异常行为,并且和正常的行为有一定的对比。
要注意主体的年龄特征和身份特点。
第三步: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主体的心理表现类型。
要注意综合分析,不要简单的或者只从一个方面下结论。
第四步:找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一种策略都应该有着科学依据和周期的规划。
第五步:写出对于这次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的心得体会。
要以对于理论的进一步理解,积累了真切的经验为指向。
3. 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怎么写
赏识教育,并适当的进行表扬奖励,让孩子相信“我能行”“我就是最棒的”。
赏识是欣赏,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我真棒。赏识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斥责。赏识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爱,是尊重、理解、宽容前提下的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我们的孩子怕的不是训斥、打骂、指责,恰恰是信任、理解与感动。
儿子上小学后,我明显感到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顺从你了,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也学了一些让我很看不惯的坏毛病:说脏话、不尊重家长等等。有时就故意去惹你、招你烦。那时我们母女关系一度紧张,严重时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局面。后来在他父亲的点拨下,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认识了发展中的孩子。的确,孩子这个年龄段调皮捣蛋,做父母的就应该多理解。对于有些小毛病小错误,我们可以放置不管,时间长了,它自然就消失了。而对于优点,我们就要赏识的去看,让孩子知道那是对的,从而继续发扬光大。在赏识的过程中,适当适时的表扬与鼓励也是有必要的,他可以让孩子得到满足,得到尊重与欣赏,可以让孩子自信。鼓励的方式可分为口头和实际,简单地说就是投其所好。
4. 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叙事案例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
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
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
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附教育优秀叙事一例: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
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我感到非常遗憾!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
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美国: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中国: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
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
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消灭掉了!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