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家姓里候与侯到底是那个
区别在于字形中之一竖,没有小竖的是姓氏用字:侯
而多一竖的候字,同音不同义,基本义是等待、看望、气侯之义。
侯 hóu 姓。
侯姓,主要来源有五支:出自姬姓;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出自姒姓;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以及由改姓而来或其他。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30位,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排名第77位。
侯,是多音多义字:
侯 hóu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
● 侯 hòu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组词如:侯氏(指诸侯个人)、侯王(泛指诸侯)、侯门(诸侯之门)
如:侯王(泛指诸侯)、侯印(侯爵之印信)、侯伯(侯爵与伯爵)
如:侯门(富贵人家)、侯家(犹侯门,泛指显贵人家)
候 hòu
〈动〉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1. 等待: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候补。
2. 看望,问好:伺候。问候。
3. 时节:时候。气候。候鸟。
4.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候儿。症候。
5.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
组词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常用词组:
候补 候场 候车室 候风地动仪 候鸟 候缺 候审 候选人 候诊
2. 草书侯字怎么写
“侯”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王羲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2、第二种:书家——**。 **在书法史上的成就,主要还是体现在草书方面。
他的狂草,独创一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个性。他的狂草最鲜明的特色是通篇气象恢弘、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虎视鹰扬。
3、第三种:书家——祝允明。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
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侯”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作品——自书松风阁诗卷。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2、第二种:书家——米芾,作品——穰侯出关诗帖。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王羲之,作品: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