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作文见证怎么写
见证
那一年,我一岁半。或许因为安静的故乡小城乖巧和谨慎地拒绝涉入复杂事件,或许因为当时我的记忆尚不能清晰完全,这一天对我而言似乎并无特殊之处。如每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一般,我学讲话,学走路,学习这个世界的真假对错善恶黑白。身边有父母陪伴的幸福小孩只知有家而尚未理解国的概念,所以哪里会想到,距离不远的另一座城市里,有些孩子的父母会在这一天听闻噩耗,而后在一天里流尽了一生的泪。此后的年月,他们不再有痛哭的权利。
等我开始认字,爸爸书柜里的红皮小册子告诉我,那些孩子从未存在。而后,连这一天是否存在,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我只知道,日历上还有这个方格,可它注定一片空白。对我所在的国度的居民而言,这是不能够发生任何事情的一个日子。仿佛教徒们恪守清规,从日出到日落,无为无言,无欲无想,没有记忆,没有纪念。
后来,在墙外的大学里,为交一门功课,我在图书馆的放大机前翻阅了那一天部分重要报纸的微缩胶卷。历史带着血腥气息扑面而来,沉默的现实惭色满面。
所幸,我逐渐看到,在这个地方,那些历史的见证者,以及见证者的见证者,选择了痛苦地记忆,而非麻木地遗忘。如同梁文道所言:我们守护记忆,直到最后一人。
我很遗憾,尽管我有幸生于这一天之前,却没有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时刻的见证者。即使孩子的眼光不足以理解当时的所闻所见,那每一个微小的记忆碎片或许也能帮助我们透过诡异的迷雾去弥合历史的断层。所以我羡慕真正的见证者,当持久的强制性遗忘试图在某一范围内彻底抹消一个日期的存在,只要证人证言还在,我们总有希望在层层尘土之下发掘出真相的废墟,辨别何为事实何为谎言。
奥威尔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所幸记忆可以守护,见证可以传递。十五万烛光中的每一支,都是一名见证者坚定的信念。有你们在,有我们在,即使过去无可挽回,至少没有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现在。
正因如此,在这个国度,我们还可以相信未来。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我们是见证的一代
青年作家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 马知遥
编者按: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公布后,女报第一时间邀请了两位青年作家进行写作。让我们看看他们笔下的“见证”。
我们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更没有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历程,没有过**中的动荡,没有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我们曾经被认为是温室中的花朵,最无风无浪的一代人:90后。
然而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在过去的2008年经历了一场场巨大的事件,亲历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见证了那样珍贵的时刻,尽管充满了辛酸和悲苦,也有满满的自豪。似乎当自己置身其中见证这一切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2008年的大冰雪构成了罕见的冰雪灾害。无数的远行人突然被滞留在南方的各大客站,他们想家但无力回家。冰雪造成的交通瘫痪和电力瘫痪,几乎让他们寸步难行。就是在那样的艰难时刻,子弟兵和武警官兵迅速出击,电厂的职工们也奔赴在抢修电力的第一线,从媒体方方面面的报道中,我们知道了,灾难正在发生,而我们的南方同胞正需要支援。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团结,在很短的时间里,各种救援物资质都纷纷运往那些灾区的人们。
我们是见证的一代。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个特殊的日子5月12日。当大地突然一抖,一个城市就毁灭了。在钢筋水泥地下,在沙石和废墟里,呼救的声音夜夜响起,那时刻,整个中国人的心都空前地被揪在一起,大家每天都守在网络和电视前,关注着震区发来的各种报道。
2. 记叙文 见证 怎么写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
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写作文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