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的传说怎么写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在这个传说中年的形象与现在年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现在年的形象往往是生肖,比如今年是牛年,那么年就以一个气冲斗牛的牛形来到人间,欢迎每个生肖年的到来意味着告别过去的不幸和迎接新的希望,所以年关未至就已充满隆重的欢愉氛围。而传说中的过年则是为了躲避凶兽,年关意味着奔逃,躲避,如果有所谓欢度也不过是为自己还活着感到庆幸而已。
抛开传说中对习俗的解释因素之外,我们仍然不难发现传说与现实二者间对年的态度仍有本质的不同。 何以如此?何以传说中的年要以凶兽的面目出现? 让我们来重温这个传说,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年是个凶猛异常的“怪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上岸活动等等。
如果我们不从现实意义而从象征的意义上来理解的话,这个故事就不是那么有趣了。“海”是神秘莫测之物的象征,年从海上来,即是告诉我们,年的来源乃是不可言说的神秘,是不可理解的。
而每到除夕上岸是说,年以除夕为周期周而复始的出现,遵循着一定的时间长度来“伤害人命”,年的到来以夺走生命为目标,这是年出现的目的,也是年因此被看作怪兽的原因——年的出现不可理解,带来的后果又是如此的可怖,以至人们只有纷纷躲避。至此我们可以猜到,这个周而复始来到人间带走生命而又无人可以抗衡,从不可理解的神秘之地来到人世的“年”,实际上就是指时间。
时间不停的流逝,以除夕为周期提醒人们自己的存在,两个除夕之间的时间即是一个“年”,它来夺走地上一切生物的生命,尤其是其中有时间意识的那个生命——人。 人作为所有生物中唯一有时间意识的生物,需要对时间的迫近威胁有所反应,如何反应? 第一种态度不出意料是生物性的——逃离,逃到深山躲避“年”,实际上是希望逃离人自身上的时间性,希望以空间上的躲避拉开与时间的距离,借此逃避时间带来的生命终结之焦虑。
显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年到该来的时候还是照来不误,这种逃避无助于驱赶人们对时间的焦虑。正当人们对年(时间)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老人出现了。
顺便说说,在不同国家的各种传说中,总是出现一些老人的形象,他们在故事的中途出现,为主人公指点方向,这些老人代表一种精神上的原型——睿智,富有远见,并且常常以其道德品质著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也不例外,他宣称自己能赶走“年”,众人当然对他的说法表示怀疑,这是当然的,好比一个人不能拔着头发把自己揪离地面,在时间中的人如何能超越根植于他自身的时间性呢?人能超越时间而活着吗?于是,智慧(老人)被留下独自面对时间(年)。
时间按部就班的出现,但智慧却给时间准备了一个惊喜——红色、火光和炸响,年被吓跑了。声、光、色,对应于听觉、视觉和触觉,只能为有意识的生物所体验,智慧以加强的生命体验对抗时间。
这里,对时间的第二种态度出现了,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的应对。 然而,时间是无意识且冷漠的,与一切感觉无关,何以在故事中年会被红色、火光和炸响所惊走呢? 在故事的结尾,人们重回村里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年被赶走了,不仅如此,人们同时还得到了三个对抗年的法宝,从此以后,人们在除夕的时候不再需要逃离,而是用这三种法宝的衍生形式“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来度过年。
智慧借助工具召唤生命体验的加强,并把这种体验以形式化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仪式,借助这种仪式,人们不再对年感到害怕,人们能够对年的到来坦然以对。换言之,人们通过仪式驱散了对时间的焦虑。
到这里,智慧(老人)的策略就逐渐清楚了,人不能脱离时间而生存,但可以克服随时间而来的焦虑,通过把视线从时间(年)转移到仪式(贴对联、放鞭炮、在家守岁),人的焦虑得到缓解,人在过年仪式的形式中感到安全,时间虽然仍然继续(“年”深居海底),但人们不再恐惧(“年”仓惶而逃 。
2. 民间传说作文怎么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3. 怎么写故事啊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4.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怎么写
不知从何时起,心里便有了心事,薄薄的记事本多了一把小小的锁,说话做事多了一份谨慎,少了一份往日的天真与冲动,与人相处学会了怎样小心防备.不知道是不是人越长越大,其所要承受的压力便越来越多,做事就不可以像幼时那般简单过于顺利.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不再沉迷于往日的游戏.小时侯的过家家早已为我们为我们所陌生.小时侯的勾勾手,一百年不会变,对我们来说也早已成为一场笑话,现在的我们从不敢随便给人有任何的承诺,而过去一切的一切都早已成为历史.在中才发现这一切早已离你远走.昨天与悦因闹别扭了,今天与悦相遇仍然保持着“距离”,我知道和悦闹翻了,就不可能像小时侯一样,今天上午闹翻,下午仍然可以一起去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幼稚与天真,而是逐渐成熟长大.自尊心也日益俱增.有时候做错了,不管是谁的错,都不会轻易地向谁道歉.闹翻了,就很难像以前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而是彼此之间就会多了一份尴尬,日子久了之后,就会多了一层隔膜.“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可以冲淡我和悦之间有过的矛盾吗?今天与铭挥泪告别之后,铭便踏上北下的列车,从此便天隔一方,那句所谓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这场告别只之际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有了离别的痛,才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相聚.渐渐长大的我们,有了各自的理想与追求,谁都不会为了某一个不必要的而停留的太久,正是因为有了追求,我们往日再好的朋友如今都要分开,好的可能以后会更好,不好的可能以后见了都会形如.上次月考,军取得了级里第一名的头衔,虚荣心得到了极度膨胀,知名度竟然“一炮打响”,而城却“勇夺”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的“冠军宝座”,考出了这样的成绩,城没有流泪,因为懂得了,要流也只能往心里流.因此,城在班里痴呆了几天.`````` 成长便是这样,有欢笑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我们得到失去的都太多了,每一次胜利的微笑,每一次委屈的哭泣,都使我们懂得了好多好多.在与朋友相聚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忍让,伤心流泪时,我们学会了爬起,取得成绩后,我们学会了谦虚.````` 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那是一段以微笑,泪水,成功,失败为乐谱所写的故事.2 小时侯的我,天真无邪.也闹出不少笑话,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忧新.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我两岁半就上了幼儿园小班.那时侯老师上课,我还不会听讲.有一天,小朋友们都在画画,我在下面摇晃椅子玩.摇着摇着椅子倒了,我磕在桌子角上,牙齿把舌头扼了一个洞,嘴唇上的皮也擦破了,流出了鲜红的血.没法敷药没法包扎,我只好忍着.我没有掉一滴眼泪.第二天,我的嘴肿得像猪嘴似的,照样去幼儿园上学.我刚学会说话,妈妈就告诉我见到熟人要说话.跟妈妈岁数差不多的女人叫“阿姨”,跟奶奶岁数差不多的称“奶奶”……又一天,幼儿园放学了,我到奶奶工作的学校那边去了.老师们围了过来,都问我称呼他们什么.我睁大了眼睛看,有的叫“阿姨”,有的叫“奶奶”.任老师走过来问我管她叫什么,我端详了半天,她比妈妈岁数大,比奶奶年轻,我临时发明了一种称呼“阿奶”.我一叫“阿奶”,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直到现在我还叫她“阿奶”.上了一年级我开始跟奶奶学电脑.我学会了输入汉字、用word编排页面、用excel编辑各种表格,我还会用word作简单的电子小报呢!我最大的乐趣是浏览因特网.我申请了网上免费电子邮箱,申请了“小学生网上作文本”,作文本里已经有几十篇我的“大作”.最近我写的“变迁”已经在“小学生网上作文”网站发表了.今年暑假前有一天放学后,我正在学校微机室上网查找资料.英语老师(我的师爷,他教过爸爸,我才这样称呼)让我给他找找中年级的英语练习题.我用“百度”很快就搜出来了.打开一看是压缩文件.先把它下载到E盘,下载完成后,找到它,解压.师爷看了看题目,说:“琳琳,就是它了.排排页面,用打印机打出来.”我按师爷说的做了.旁边围观的老师们看了说:“这小东西,比咱们都强!”我听到老师们的赞许,很得意.但是我决不骄傲,要继续努力.童年是美好的,是灿烂的,是五颜六色的.这些事对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
5. 【怎么写“家乡的故事”作文
鼓浪屿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山海相拥,自然造化和人工雕凿相映成趣.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屿街区除了环岛旅游电瓶车外见不到其他任何机动车辆,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因此,当你漫步在鼓浪屿那简洁优雅的柏油小道,就会感到这岛的美丽是一种天然的美丽. 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的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岛上的龙头山,岩峰怪异,山顶上有两块巨大的岩石,一高一低,高的一块直立,低的一块横陈,被称为“骆驼峰”,是鼓浪屿的标志. 鼓浪屿的日光岩是神舟九大观日处之一.清晨一轮红日跳出海面,顿时霞光万道,海水被染成了胭脂色,漂浮在雾气中的海岛变成了紫色,整个东方水天相连. 在鼓浪屿的西南隅,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的园林建筑,菽庄花园.这个园林占地不满10亩,但是,它园建海上,海在园中,以园饰海,以海拓园,浑然一体.园的主人名叫林汉臧,他于1913年在这里建园时,有意模仿《红楼梦》.大观园中贾宝玉的怡红院,把全园分为藏海园及补山园两部分,各造五景.从园门进去,一堵黄墙挡住了游人视线.视野所及是一个小小的庭院,院内用盆花布置了以各花坛.只有当你从右边的眉寿堂或左边的拱门走出去时,辽阔的大海才会突然展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臧还园的意境,也就是让大海欲露先藏.。
6. 求一篇写民间传说作文400字以上顺便问一下:迷你忍者下载后为什
三尺头上有神灵辽宁省兴城市南街,有一座由青花岗岩石头筑成的石牌坊,距今已有几百年了,但还很壮观,唯有东上顶缺了一角.为什么好好的一座石牌坊怎么缺了个角呢?传说很久以前,牌坊胡同住着一个卖鱼的鱼贩子.这个鱼贩子在石牌坊底下摆了一个鱼摊,来往过道儿的人很多,都顺便从鱼贩子那买点鱼回家吃,一时间,鱼贩子的生意还挺兴隆.可是日子一长,鱼贩子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在卖鱼时,鱼贩子用小手指压秤杆头,明明是十四两(古时十六两为一斤),他用小指向下轻轻一压,再把秤砣往一斤星上一挪,买主一看秤稍高些,定不住星,就乐呵呵的将鱼买回家了.鱼贩子自认为聪明,可时间一长还是被精明的人发现了他的损招.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可鱼贩子不但不悔改,反而认为自己招高一筹,不理会别人对他的讲究(议论),充耳不闻依旧做他骗人的生意.一天,鱼贩子正在牌坊底下卖鱼,一个岁数大的老太太手捧一包鱼来找他:“卖鱼的,我刚才从你这买一斤鱼,到那个铺子一称差二两,是不是你的秤有毛病啊?” 鱼贩子一看找上门来了,知道不妙,又见原本有几个掏钱要买鱼的人又把钱揣回了衣袋.见此情景,鱼贩子抬头指了指石牌坊起誓说:“我鱼贩子卖了这么多年鱼,要有一次缺斤少两的话,就让这牌坊角掉下来把我砸死!” 话音刚落,就听“咔嚓”一声,人们吓了一跳,等回过神来一看,刚才鱼贩子用手指的那个石牌坊角真的掉了下来,鱼贩子已被大石角砸死了.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当年从石牌坊顶上掉下来砸死鱼贩子的那个大石角至今仍然还躺在牌坊底下.“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做,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希望人们都能从这个民间传说中得到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