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争”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啊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曹阳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
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
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
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
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写话题作文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复制话题 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
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
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
为什么非要写“起点以外的东西”不可呢?因为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位学者给出四个图形,让选出与其他几个图形不同的图形”的故事,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去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或讲述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召唤起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 总之,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
不要简单地原样复制,举出一个个相同的例子然后“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与材。
2. 我就要争一口气怎么写
我就要争一口气
争气,人生奋斗的动力。
俗话说得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烛香。”你失败了,人家骂你不争气;你成功了,人人夸你多争气。
人,活在世上,无不是在为自己的生活而拼搏,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为理想的事业而奋斗。然而,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在困难面前退却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为他没有为自己争下一口气。
可见,人,是非要争气不可的,不能争气的人就是没有了骨气。
古今中外,无数的功臣和英烈们因为争气而成就了大业,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越国的复兴大业争了一口气;爱国诗人屈原屡遭流放而著《离骚》,为证明自己洁身自好之美德争了一口气;司马迁受尽屈辱,写出了《史记》,为完成父业,为中国有了世界之最的传记体史书争了一口气。
郑和七次下西洋,它告诉傲慢的欧洲人,中国航海事业并非晚于哥伦布的环球航行和发现新大陆。他为显示中国古代强大的国力和高超的造船技术争了一口气。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残暴的日本强盗,面对数百万的国民党军队,面对美、英等帝国主义百般欺凌和刁难,他们没有丝毫的妥协和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推翻了三座大山。他们,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争回了一口气。 万人崇敬的共和国总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他慷慨陈词,力战群雄。他,为提高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争回了一口气。
徐悲鸿、童第周,不甘于外国人的歧视和欺凌而刻苦学习,最终成就大业,令西洋人刮目相看。他们为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争回了一口气。
中国女排五连争冠,刘翔110米跨栏的奥运夺魁,又一次实现了炎黄子孙一百多年来的奥运梦想,甩掉了饱受“东亚病夫”的耻辱。他们,为证明中华民族的强健的体质而争回了一口气。 总之,有人为自己为家庭振兴而为争气,有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争气,有人为弘扬民族之大义而争气,有人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争气。
这样的争气,是令人敬佩和敬仰的,是值得我们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举。
然而,有人为赢得与他人之攀比而绞尽脑汁,于是他们为满足自身的私心欲望争回了一口气,贪官胡长青也就为此而身败名裂。有人为满足狭隘之气而鼠目寸光,一蹶不振,西楚霸王项羽本来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他却“不肯过江东”而自刎乌江,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曲“虞姬,虞姬耐如何”的壮烈悲歌。 历史不可重演,车轮不能倒行。我们时刻要警钟长鸣,记下这些血的历史教训。 人,要争气,没有错。但我们务必要慎重,千万不要争错了一口气,不然,你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一个人只有一口气,气之争错矣,乃命运之错也。
因此,我们要以坦荡的胸怀为弘扬民族之正义而争气,为谋求人民生活之富强而争气,为国家之繁荣昌盛而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