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报道怎么写
格式为:(空两格)本报(或刊)讯(空一格)记者某某报道(可以写上)(正文) 正第一段要出现被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事件.最后再总结一下,如“受到某某的一致好评”之类的话.怎样写好专题.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2. 怎样写专题报道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目的
四、特点
五、要求
六、格式
七、流程
1、选题
2、明确主题
3、查找资料
4、列好提纲
5、写初稿
6、定稿
7、投稿
注意的几点
(1)题目要反映特定内容,简单明了,明确主题
(2)署名要真实,对文章内容负责
(3)摘要两三百字为宜
(4)内容重点放在自己所做的事情
(5)整体结构要合理
(6)排版要符合标准
(7)正文为理论推导[应该怎么做]、实验过程[具体做什么]、结论[结果怎么样]为主线。
(8)“新”就是指新的理论、新的方案等
(9)参考文献必须是正式发表的文献。
3. 专题报道怎么写
格式为:
(空两格)本报(或刊)讯(空一格)记者某某报道(可以写上)(正文)
正第一段要出现被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事件。
最后再总结一下,如“受到某某的一致好评”之类的话。
怎样写好专题。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4. 乡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题报道怎么写
突出创新抓党建 高擎党旗铸辉煌 ——玉门市花海镇党委典型事迹材料 花海镇党委下设14个基层党组织,共有689名党员,建成党员中心户45户,党员先锋岗62个。
近年来,花海镇党委强化班子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提高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组织带动能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酒泉市十强乡镇、酒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玉门市比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200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63380万元,社会生产总值667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10元。 建强班子树形象 花海镇现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3330户农户、13803人,现有耕地近12万亩。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花海镇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将党的组织覆盖到全镇每一个层次和角落,通过干部党员作用的发挥,使各行业、各产业、各职业的人群都向组织靠拢,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从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镇党委中心组从制度建设入手,坚持每月理论学习制度不变,组织每个班子成员进行调查研究或撰写心得体会,组织讨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领导的政治理论水平,夯实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着力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成立了企业工委,企业中成立了6个党支部,并在各企业设立党小组,对原集体企业解散后具有党员身份的职工,将组织关系介绍到其现工作单位或居住村,实现了党组织的设立和党员管理无一遗漏。在村级班子建设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抽调机关干部到村上兼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加强工作力量,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整体功能。
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了村干部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完善了各项工作责任考核机制,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书,把思想建设、宣传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纳入村级双文明责任书,道路建设、发展集体经济、重点产业建设等重点工作列入一票否决工作进行考核,有效激励各村工作积极性。在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上,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激励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带头创业,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使党员永葆先进本色。
全镇45岁以下的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均获得了“绿色证书”。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重视改善党员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
在党员发展中积极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听取群众和社会反映,有效抵制了党员发展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克服和纠正了把关不严、质量不高等问题。对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采取定期联系、汇报思想和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协助管理的办法,使流动党员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找准路子兴产业 镇党委立足当地实际,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聘请专家实地“会诊”, 提出了打造“特色产业大镇、工业经济强镇、区域中心重镇”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抓项目、抓增收、抓新农村、抓城建、抓民生,培养新农民、培育新产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五抓两培一加强”的发展思路,并以“先锋富民”行动为依托,培育壮大先锋群体队伍,在党员的先锋示范带动下,促进了花海经济飞速发展。镇党委重视以支部带动专业经济协会,以镇、村或组为单位,以各级组织、企业、大场大户、产业链上的党小组等为核心,把发展相同产业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合理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销售,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全镇“六增一减”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134名农村党员率先扛起调整大旗,种植特色优势产业17000亩,在他们的带动下,在合作社的引导下,全镇发展特色产业67111亩,其中,葡萄从无到有,已经种植3311亩,中药材从3000亩壮大到35000亩,食用瓜从最初种植的1700亩发展到28800亩,产品从最初仅销售至玉门市发展到远销至国外,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农民每年从特色产业中增加的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为建设1万亩葡萄,3万亩食用瓜,3万亩中药材,10万只肉羊繁育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镇建成棉花加工厂8家,带动棉花种植基地5万亩。
在棉花、食用瓜等协会的组织下,各项产业从规模、布局、品种选择、生产销售都实现了规范化经营,使亩均增收达到2000元以上。合作社党员充分挖掘市场,组织80%以上农产品外销,保障了群众利益;三产发展协会充分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镇区创业和外出务工,使全镇三分之一的群众脱离土地,既繁荣了城镇和市场,同时大大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
加强产业链党小组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把全镇60%以上的党员组建在以棉花、葡萄产业为主体,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生产程序、技术、示范讲座、分类采摘标准掌握、初级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党小组上,合理设置党小组,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业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绿洲小镇放异彩 花海镇地处玉门市东部,是一个地形、气候相对独特的沙漠绿洲盆地。镇党委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扩容提质,在建设区域中心小城镇的同时,实施“小城镇、大发展”战略,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先后在镇区。
5. 乡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题报道怎么写
突出创新抓党建 高擎党旗铸辉煌——玉门市花海镇党委典型事迹材料花海镇党委下设14个基层党组织,共有689名党员,建成党员中心户45户,党员先锋岗62个。
近年来,花海镇党委强化班子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提高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组织带动能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酒泉市十强乡镇、酒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玉门市比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200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63380万元,社会生产总值667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10元。建强班子树形象花海镇现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3330户农户、13803人,现有耕地近12万亩。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花海镇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将党的组织覆盖到全镇每一个层次和角落,通过干部党员作用的发挥,使各行业、各产业、各职业的人群都向组织靠拢,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从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镇党委中心组从制度建设入手,坚持每月理论学习制度不变,组织每个班子成员进行调查研究或撰写心得体会,组织讨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领导的政治理论水平,夯实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着力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成立了企业工委,企业中成立了6个党支部,并在各企业设立党小组,对原集体企业解散后具有党员身份的职工,将组织关系介绍到其现工作单位或居住村,实现了党组织的设立和党员管理无一遗漏。在村级班子建设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抽调机关干部到村上兼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加强工作力量,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整体功能。
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了村干部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完善了各项工作责任考核机制,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书,把思想建设、宣传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纳入村级双文明责任书,道路建设、发展集体经济、重点产业建设等重点工作列入一票否决工作进行考核,有效激励各村工作积极性。在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上,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激励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带头创业,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使党员永葆先进本色。
全镇45岁以下的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均获得了“绿色证书”。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重视改善党员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
在党员发展中积极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听取群众和社会反映,有效抵制了党员发展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克服和纠正了把关不严、质量不高等问题。对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采取定期联系、汇报思想和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协助管理的办法,使流动党员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找准路子兴产业镇党委立足当地实际,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聘请专家实地“会诊”, 提出了打造“特色产业大镇、工业经济强镇、区域中心重镇”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抓项目、抓增收、抓新农村、抓城建、抓民生,培养新农民、培育新产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五抓两培一加强”的发展思路,并以“先锋富民”行动为依托,培育壮大先锋群体队伍,在党员的先锋示范带动下,促进了花海经济飞速发展。镇党委重视以支部带动专业经济协会,以镇、村或组为单位,以各级组织、企业、大场大户、产业链上的党小组等为核心,把发展相同产业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合理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销售,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全镇“六增一减”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134名农村党员率先扛起调整大旗,种植特色优势产业17000亩,在他们的带动下,在合作社的引导下,全镇发展特色产业67111亩,其中,葡萄从无到有,已经种植3311亩,中药材从3000亩壮大到35000亩,食用瓜从最初种植的1700亩发展到28800亩,产品从最初仅销售至玉门市发展到远销至国外,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农民每年从特色产业中增加的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为建设1万亩葡萄,3万亩食用瓜,3万亩中药材,10万只肉羊繁育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镇建成棉花加工厂8家,带动棉花种植基地5万亩。
在棉花、食用瓜等协会的组织下,各项产业从规模、布局、品种选择、生产销售都实现了规范化经营,使亩均增收达到2000元以上。合作社党员充分挖掘市场,组织80%以上农产品外销,保障了群众利益;三产发展协会充分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镇区创业和外出务工,使全镇三分之一的群众脱离土地,既繁荣了城镇和市场,同时大大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
加强产业链党小组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把全镇60%以上的党员组建在以棉花、葡萄产业为主体,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生产程序、技术、示范讲座、分类采摘标准掌握、初级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党小组上,合理设置党小组,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业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绿洲小镇放异彩花海镇地处玉门市东部,是一个地形、气候相对独特的沙漠绿洲盆地。镇党委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扩容提质,在建设区域中心小城镇的同时,实施“小城镇、大发展”战略,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先后在镇区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