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设计概念怎么写
设计概念主要是你设计时考虑的最核心的观念。阐述设计概念一般可以从你的设计表达的观念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两方面进行阐释。
比如可以写你的设计体现了自然的概念,通过建筑的结构使室内产生冬暖夏凉的效果,在屋顶种植绿色植被,反映了绿色环保的意识;又比如可以写你的设计体现了共生的概念,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国古典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以现代主义建筑为整体造型,用中国古典建筑花纹进行装饰,达到了古典与现代的共生。
可以同时阐释多个设计概念。平时可以多去一下建筑网站看一下,比如筑龙网、中国建筑网等等,里面会有对建筑的介绍说明和建筑思想论文,或者多看一些专门讲建筑美学的书籍,对于你的表达和思维都是有帮助的。有兴趣建议你可以看看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
2. 概念是什么意思
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在它们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异,如同它们是同一的去处理它们,所以概念是抽象的。它们等同的适用于在它们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们是普遍的。概念也是命题的基本元素,如同词是句子的基本语义元素一样。
概念是意义的载体,而不是意义的主动者。一个单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数目的语言来表达。狗的概念可以表达为德语的 Hund,法语的 chien 和西班牙语的 perro。概念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语言的事实使得翻译成为可能 - 在各种语言中词有同一的意义,因为它们表达了相同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名词同等对待。
3.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概念怎么写
尚贤小学 陈宝珠 教学设想: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算式接龙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1.教学例1:(一)教学连加: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明明。
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生:他在喂小鸡。师:明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带读) 板演:5+2+1=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
(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2:(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8-2-2=4)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生:连减。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三、巩固深化1.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反馈:你的算式是。
,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完成练习十一第1、2。 3、课外延伸: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连加连减》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本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去爷爷家喂小鸡的情境。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2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