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秋天的小诗怎么写
《秋思》 何故闲愁赋新词, 君言归期未有期. 岂止南国生红豆, 最是秋风惹相思.《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秋歌——给暖暖》 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琼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都留下了。
2. 如何仿写小诗
仿写诗和仿写文章道理都是一样的,仿写文章需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仿写诗的话还要多一些东西,因为诗是有韵律的,有其独特的韵律美,就是说押韵。所以仿写是的话不妨借用原诗的韵脚。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guang),疑是地上霜(shuang)。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xiang)。诗中的第一句的“光”,第二句的“霜”,第四句的“乡”就是诗的韵,它的韵脚就是“ang”,仿写的时候可以借用,还有就是原诗的意境也是可以模仿的,还有要注意的就是,诗都是要容易让人记住,要琅琅上口的,仿写的时候要不断修改,锻炼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另外要注意积累,呵呵,别的就不说了
另外问下,你说的小诗指的是律诗还是现代诗?我对现代诗没啥研究的哦
3. 怎么写小诗啊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
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4. 怎么写诗歌
“诗润南国”第六届广州市小学生儿童诗歌创作大赛 策划方案 为了推动广州市小学生的阅读和创作儿童诗歌,推动小学教师研究诗歌教学,现代中小学生报社和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会将举办“诗润南国”第六届广州市小学师生儿童诗歌创作大赛。
从本届开始,增加教师诗歌创作比赛。 一、大赛主题: 初赛主题:我的课本我的情 主题说明:课本是同学们学校学习的重要材料,在成长的路上,课本必然和大家联系在一起。
课本中的知识,课本中的人物,课本中的故事,一定会在我们心头划过一道道情感的线条。同学们可以创作小诗,展示自己识记生字的办法;可以创作小诗,展示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可以创作小诗,展示自己丰富课本内容的收获;可以创作小诗,展示自己与课本之间的故事…… 请师生们拿出你的笔,聆听你的“诗心”,把对课本多彩的、真实的、美妙的感受用诗歌的形式抒写出来。
决赛采用现场创作形式。主题另定。
二、参赛对象 广州市1—6年级在校小学生 广州市在职的小学语文教师 三、、参赛办法 本次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事项 1、初赛组织由各区县的学校负责。
学校组织师生开展诗歌创作并参赛,然后评选出20份学生个人作品(低年级4篇,中年级7篇,高年级9篇)、3份教师作品,送到大赛组委会。 2、学校评选出的参赛作品,按统一格式(见附件),用A4纸打印,于2010年11月13日前把打印件作品送到广州市越秀区合群一马路65-67号恒润大厦三楼,并同时把作品发送到邮箱shirunnanguo@163.com。
3、评委将从各校选送的作品中评选出400学生作者和40位教师作者进入决赛。 (二)决赛事项 1、决赛将于11月27日(星期六)举行。
2、决赛作品由评委当天评选出结果。学生选手一等奖70名,二等奖130名,三等奖200名。
教师选手一等奖7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0名 3、获奖选手将获颁相应获奖证书和奖品。获奖学生的辅导老师将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
4、大赛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5、决赛其他事宜另行通知。
(三)大赛将以“诗歌嘉年华”的形式举办颁奖仪式。时间定于2011年元旦。
五、与大赛配合的儿童诗歌教学研究活动 1、大赛历来重视召开针对教师的儿童诗歌教学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活动对大赛的参与人数、参赛作品质量提高起作重要作用。
2、2010学年上学期共计划召开两场教学研讨会。(研讨会另附方案) 第一场:儿童诗写作指导(第七周星期二上午) 第二场:花都区专场现代诗教学(第十二周星期二上午) 六、大赛组织 由组办单位、诗歌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组成的“诗歌沙龙”负责组织。
七、大赛费用预算。(略) 联系电话:李老师 (020) 87667759 主办单位:现代中小学生报社 (代章) 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四日 格式: “诗润南国”第六届广州市小学生儿童诗歌创作大赛参赛作品 诗歌题目: 诗歌内文 所在学校、班级:***区***学校*年级*班级 作者姓名:*** 家长姓名、联系电话:******* 辅导老师:*** 联系电话:****** (注:一定要写清楚联系电话。
目的是确保证组委会及时把获奖信息等事项通知到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