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散文怎么写
楼主你好,关于古体散文的发展历程我就不说了,在网上可以搜索得到。
其实不管是白话散文还是古体散文,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所想表达的思想,但古体散文多了一份讲究,即语言上的优美,有韵味,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又不是像赋那样一味的追求辞藻的华丽、对仗工整。古散文大多是骈散结合的,乍看如古赋,其实不然,因为它比古赋更容易让人看懂,个人的感情融入很重要。
下面是我曾写过的一片古散文《游黄鹤楼记》,被收录于由中国散文学会创办的《当代写作》之中,本人也有幸在不久前申请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 己丑仲夏,择天朗气清之日,游黄鹤楼。
匆瞥而归,应爱姐之迫,闭目思忖。须臾,遂拾笔涂此拙作以记之。
汉水疲乏,投于长江,互渗互融,汹涌奔腾,无泾渭清浊之嫌隙,承华夏兼容之博怀。 割现三镇,山水相映,草木葱茏,舟楫鳞栉。
近却止步,仰而观之,展檐如欲飞之鹤,栖矗蛇山之巅。沃水涤其清秀,日月增其灵华。
千年毁兴屡屡,虽其制有所变改,而雄伟未逊往昔。 置身其内,似仙幻游,壁画楹联,雅致脱凡,古韵溢然,疑时逆返。
轻踏木阶,敛气而上,凭吊古贤,悾悾悼亡。子安遗鹤于壁,报畅饮美酒之恩;太白左迁经此,叹仕途跌宕之愤;崔颢诗题黄鹤去,孰能与之竞才思?骚客接踵不息,江水滚滚不竭,文人叩崇此地,似豪侠拜往长城。
华装綷縩,和清风摇叶之微声;鸿儒咳吐,逐江水推浪之璧珠。未经弄璋之雅趣,得于钟灵成毓秀。
攀高登顶,雌霓可触,楼宇峻挺,凭栏骋目。涛声鸣溅,唤古之雄魂;楚天袤阔,容今之粟渺。
隔岸晴川,抵访苍穹,不见炊烟袅袅,但闻蝉语嘈嘈。向东之水何时停?卧盘之山何日平?血泪注江续其源,骸骨埋石添其峦。
一世春秋数十载,怎与江山赛不衰? 呜呼!乘黄鹤消入日暮,古今皆是此归宿。
2. 给乳母立碑 碑文怎样写
写袱子 也难叹 做篇欲歌你们看 别看做 小事情 忙时请人搞不赢 还须要 自己懂 省时方便又轻松 众乡亲 须记着 随写随用全是合 烧与父 故显考 显妣孝男人人晓 烧与祖 故祖考 下称孝孙要记倒 故曾祖 孝层孙 烧与祖考的父亲 故高祖 孝玄孙 烧与曾祖的父亲 故天祖 孝来孙 又是高祖的父亲 故烈祖 孝弟孙 天祖父亲要记清 故太祖 孝乃孙 烈祖父亲写得清 故远祖 孝云孙 太祖父亲记得清 故鼻祖 孝耳孙 这是起祖一脉根 上九代 乃九族 尔等须当要记熟 故伯考 或伯妣 侄男下写依古理 故叔考 故叔妣 孝侄下写也规矩 故伯祖 伯祖妣 下称侄孙也依古 如远房 高曾祖 加一堂字就清楚 故堂兄 孝堂弟 外房哥哥莫大意 堂伯祖 堂叔祖 写堂侄孙也依古 故胞兄 孝胞弟 自家哥哥要紧记 老丈人 岳考妣 下称孝婿方合理 伯岳考 叔岳考 下称侄婿方才好 故姑考 故姑妣 要称内侄方有理 簿父命 故亡男 这是老子来化钱 故岳祖 孝孙婿 自依这个写得去 烧家公 故外祖 孝外甥孙要依古 舅祖考 外甥孙 烧与舅公写得清 伯内祖 叔内祖 孝外侄孙要依古 故舅考 孝外甥 烧与舅父写得清 故表兄 孝表弟 血表兄弟写得去 妻外祖 外孙婿 妻子外祖写得去 同缘兄 同缘弟 后夫烧与前夫去 故襟兄 孝襟弟 这是姨夫又通直 岳寄父 孝寄婿 妻子保爷讲得去 故姨父 孝姨侄 烧与姨爹又通直 寄外祖 寄外孙 这是母亲寄拜的 寄外甥 寄母舅 这是化袱干母舅 故盟兄 孝盟弟 拈香兄弟写得去 孝盟侄 故盟叔 与父拈香须记熟 故邻尊 孝邻侄 毗邻居舍无亲识 故邻祖 孝邻孙 烧与邻人不得亲 故嫡妣 孝庶男 烧与大娘莫作难 故庶妣 孝嫡男 烧与小妈又何难 故姻兄 孝姻弟 烧与亲家莫忘记 故姻翁 孝姻侄 烧与亲家老父亲 故姻伯 孝姻侄 姐妹公婆须记得 外甥婿 内舅考 妻子母舅须记倒 故契兄 孝契弟 好朋好友写得去 故世兄 孝世弟 同窗认识也写去 夫正配 写遇妾 烧与夫君须记得 故贤妹 孝愚姐 以大烧小可以写 故良人 孝拙荆 烧与夫君写得清 故拙夫 存夫君 烧与妻夫须记清 故夫祖 未亡人 妻子改嫁化钱程 故胞嫂 孝胞妹 小姑烧与嫂嫂们 故胞妹 称胞嫂 烧与妹妹也合巧 故弟媳 称哥哥 烧与弟媳也不多 故妯娌 孝妯娌 母婶之间亦如此 故胞兄 孝胞妹 姐妹孤单无理问 故姐丈 孝内弟 姐子要称同胞弟 故妹丈 孝内兄 妹子要称同胞兄 故戚叔 孝门宾 未曾过门老丈人 继岳考 孝继婿 前夫死后招来的 故恩师 孝门生 学生烧与老先生 故师父 孝门徒 一切艺师小徒从 孝徒弟 示寂师 和尚烧与长老师 羽化师 孝门徒 道人徒弟写得熟 清寂师 孝徒弟 尼姑烧与师父去 故师伯 及师叔 下称侄徒要记熟 故师兄 孝师弟 师兄师弟写得去 故夫君 孝贱婢 小妻烧与丈夫去 舅子门 写内弟 下称妹倩写得通 故配兄 孝配弟 这是后娘带来的 故继父 孝继男 这是前娘儿化钱 孝孤男 故前父 后男烧与前门父 故姑祖 内侄孙 烧与姑公姑祖们 故姨祖 姨侄孙 烧与姨公要写清 若无亲 写不下 孝信亲邻大救驾 男称考 女称妣 须要用心来记起 男大人 女孺人 府君太君写分明 男正魂 女正性 从头至尾是一定 高明人 不见笑 今乃初学日月要 是非我 爱如此 做来教训家童子 众乡亲 须记熟 日后可以当师傅 居家人 写包袱 从头难以记清楚 教大家 须仔细 不可忽略来大意 过新年 如何写 新春化帛来检点 逢正月 十五日 元宵化帛理也真 二月一 二月节 中元化帛也称得 若三月 清明节 拜扫化帛也称得 四月八 佛生且 生麦秋以分得清 逢端午 写蒲节 天宗化财也写得 六月六 写包袱 天中化财也如数 七月半 写中元 孟然化财理当然 逢八月 中秋节 中秋化帛须记实 九月九 写袱子 重阳化帛也合理 若十月 十五正 下元化帛水宫生 冬月间 是冬至 冬至化帛也合适 全月的 三十夜 年尽除夕无辩别 如有会 依会写 平日化帛无事写 在朝日 写小儿 汤饼之期写合理 三十天 满月了 弥月化帛写才好 满周岁 曰试周 盘之期应当收 男子死 化包袱 正寂化帛写才好 女子死 写袱子 内寂化帛也通直 老人死 亦寿终 丧期化帛理应通 若封棺 写包袱 掩殓化帛不可忽 伴亡灵 依写 灵前化帛也合理 烧更纸 写成帛 堂祭化帛亦合格 如办亡 写绕棺 绕棺化帛是一般 若送丧 化包袱 首七二七照七数 如三七 写四七 毕七化帛须学习 三个月 守孝服 缌麻化帛及包袱 满百期 写百日 一年小祥化帛时 届二周 写大祥 三年除服化财场 满三年 除服写 礼化帛方合理 若做斋 写追荐 正荐化帛乃请荐 若亲戚 与外人 送写包袱就坛称 如星辰 写禳星 延生化帛写酬恩 做神佛 做了愿 是日化帛心意愿 化包袱 与母亲 母难化帛阴诞称 母亲生 烧外公 用儿名字写赙中 男悬孤 妇没悦 分开写来式不合 若死期 写袱子 亡辰化帛丧时辰 如招山 写的是 招龙化帛写规条 要包坟 写的是 复土化帛亦合适 如立碑 修坟写 佳城化帛仔细理 男子的 娶二房 续玄化帛理应当 若迁坟 写的是 迁徙化帛当如此 女子家 重改嫁 再醮化帛是古话 言虽浅 理是真 诸君一二记在心 乃居家 是常情 自己记起不求人 请大家 谨记心 随写随用是宝珍 教一辈 传一辈 代代儿孙莫忘记 这一篇 俗贤文 子子孙孙作把凭 读书人 莫大意 有人请你写下去 经常学 经常写 提笔就写不会错 更有等 读讲得 倘若要写心头默 古人言 说得好 世间读书当真宝 地盘主 老前人 下写孝信可以行 野孤坟 无人看 邻里化财理应担 征发首 初一日 元日化帛写合词' 二月里 是初一 中和之期最适宜 三月三 上已辰 到了中秋写清明 儿子死 写表明 。
3. 现代祭文如何写
这个问题涉及到祭文的基本写法,详解以及举例如下: 一、祭文格式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
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
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
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二、(一)祭祖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公之后代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尊灵曰:年华如驶倏又一春。
追念先祖,报本情殷。缅怀祖德,既厚且深。
逢兹盛世,旧典宜遵。谨具牲醴,佐以粢盛,祭告恭伸,尚飨。
清明祭祖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子孙某某等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奠灵曰:昭光流易,已届清明。桐花将放,柳絮将棉。
追念光德,倍觉怆然。礼应报本,祭礼宜虔。
谨具牲醴,列陈粗筵。恭申祭告,佐以短篇。
尚飨。 (二)男性、女性死者通用祭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等谨以刚之仪,致祭于某公某某先生之灵曰:嗟呼,天之生人兮,厥赋维同;良之秉彝兮,独厚我公,雍容足式兮,德望何崇。
优游自适兮,倏尔潜踪。怅望不见兮,杳杳音容。
只鸡斗酒兮;,仪愧不丰。冀公陟降兮,鉴我微衷。
伏维尚飨。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等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某母太夫人之灵曰:嗟呼!夫人之德,钟郝流芳。
夫人之誉,彤管休扬。早为人妇,相夫有光。
及为人母,教子有方。待人以慈,内外皆康。
持家以俭,巨细咸藏。岂期大数,遽梦黄梁。
幽冥永隔,实为可伤。忝叨眷属,闻讣彷徨。
爰具牲醴,奠祭于堂。仰祈灵贶,是格是尝。
伏维尚飨。 (三)祭祖父、祖母文维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齐期孙某某某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先某某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
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已恭人。
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
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奉。
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
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
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晶来尝。
呜呼哀哉!尚飨!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孙某某等虔具清酌时馐,致祭于先祖母某某老孺人之灵而哀曰:天苍苍,地茫茫,我哭祖母别家堂,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断肝肠。我伶丁孤苦,幼失爹娘。
饥寒交迫,艰难成长。祖母苦心,含泪抚养。
相依为命,甘苦共尝。形影相吊,寒暑相望。
希望我成人,山高水长。孙无祖母,骨早抛霜。
祖母无孙,自绝路旁。今我长大,配偶成双。
云开日出,初见阳光。童子扑怀,天伦刚享。
敬奉除年,晨昏周祥。唯愿祖母,长寿无疆。
无奈黄天不祜,一病卧床。气息奄奄,速归帝乡。
劳苦一生,晚福未享。我深恩未报,徒有悲伤。
号泣祭奠,以表衷肠!愿祖母地下有灵,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四)祭父、母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等,谨以清酌时馐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日: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
嗟余不孝,祸延严君。号天泣血,泪洒沾土。
深知吾父,毕世艰辛。勤耕苦种,日夜奔忙。
创家立业,俭朴忠信。处世有道,克已恭人。
至生吾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育,严格认真。
如斯人德,宜寿百旬。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思。
胡天弃我,一别吾分。魂游冥府,百喊不闻。
瞻望不及,音容莫亲。哭断肝肠,情何以伸。
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俭,化痛为勤。
继承遗志,成家立身。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虔具素酒醴之奠,致祭于先慈之灵前,吊之以文曰:生死永诀,最足伤神。
不幸吾母,一别辞尘。忆思吾母,克勤克俭。
奉侍翁姑,恭敬孝顺,妯娌共处,相爱相亲。迨生永辈,苦育成人。
筹谋婿娶,万苦干辛。职尽内助,居贱食贫。
劳劳碌碌,以度长春。具斯淑德,宜寿百旬。
菽水承欢,略报深思。胡天不祜,过早亡身。
哀哀儿女,百喊不闻。薄酒祭奠,聊表微忱。
愿母九泉有觉,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五)祭夫、妻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闻夫不幸去世某日,远具庶羞之奠,谨向先夫某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夫,恩爱同宿。
白发齐眉,犹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
同林好鸟,你归冥府。悲痛欲绝,昏迷于路。
心绪茫茫,只有号哭。欲见无缘,凄凉寂寞。
吊以斯文,远方祝托。临天祭拜,心何彷徨。
先夫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