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才能写好材料】
写好材料要有“五心”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也是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的有效方法.材料难写,众所周知.机关很多同志都不愿写材料,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甚至说:要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愿写材料.笔者在机关工作了三十几年,从小机关写到大机关,大小材料都写过不少,各种材料都写过,基本上都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还经常有材料见诸报刊杂志.我认为,写好材料必须做到“五心”:一、领会意图要“专心”机关材料都是公文,代表本级机关的水平,说白了,就是要代表单位领导的水平.实践证明,一些同志材料写不好?主要是领会意图不专心,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特别是刚进机关的同志,对单位领导不了解,可能还会有一点怕,往往领受写作任务后,不管领导怎么想的,也不管上面是怎么要求的,喜欢瞑思苦想,闭门造车,结果是无的放矢,做无用功,辛苦好多天,也是白搭.我的体会,要写好材料,必须专心领会领导的意图.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要注意把握领导平时讲话的内涵.领导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领会,就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火花,这对领会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平时,要多陪领导下基层,与领导接触多了,就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事无事,大事小事,都要多与领导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与领导探讨一些社会或单位上的热点敏感性问题,慢慢地就会准领导的思想脉搏.比如,我无论是当一般干部,还是当处室领导,都非常重视与领导的交流,平时陪主要领导下基层调研也比较多,知道领导的思想走势,组织写单位的材料,一般都不用听领导讲意图,写出的材料领导都比较满意.另一种,就是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接见”.当面聆听领导的意见,是写好材料的重要保证.领导的水平有高低,领导的风格不一样,有的领导在分配任务后,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遇到一些思路清楚的领导,可能还会告知材料的写法,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下达任务后,不会主动找你沟通,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领导工作有多忙,必须设法争取领导的“接见”,通过与领导的交流,弄清写作目的、任务、要求,把握领导的真实意图,感受领导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之类材料,要求严,标准高,必须争取主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充分体现领导的水平和风格,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才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符合领导的身份,反映领导的思想.二、准备素材要“细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分的准备,足够的素材,是写好材料的基础.有的同志材料写不好,根本原因,就是不重视素材准备,不掌握第一手材料,领受任务后,不认真思考,不认真准备,随手写来,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遇到了困难,写不下去了,再去找素材,欲速则不达.因此,认真积累素质,充分占有素材,是写好材料的保证.**同志为了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装乞丐,吃红薯,睡民房,与农民交朋友,体察民情,最后写出了不朽文章.我的体会,准备写作素材,越多越好,尽量多掌握一些素材,自己亲历的最好,道听途说的也行,书上得来的也可以,总之,只要能表现材料主题的素材,嫌少不怕多,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当然,准备素材的工作繁琐而辛苦,有时准备了好多东西,到头来却用不了几个字,产生厌烦情绪也是正常现象.但要真正写出好材料,就要做到深入细致,越细越好,真正把准备素材的过程,当作丰富知识、干好工作、锻炼提高的过程.这样,写起材料来,就不会感到苦和累,反而会有一种快乐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三、搭配班子有“核心”大机关写大材料,一般都会成立材料小组,也就是写作班子.既然是班子,就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容易被忽视,一般的做法就是把几个能写材料的人集中起来,一起完成任务.其实,写作班子的组建,也像配备领导班子一样,有一个科学的搭配问题,必须只有一个核心,也就是一个班长,这个班长,就是写材料的权威,从职务、年龄、知识、经验、能力等,都是最优最强的,有较好的民主作风,善于集思广益,具有较强的材料功夫和较强的组织统筹能力,其他人员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都有写作兴趣和爱好,都能跟上思路,既有思维敏捷的,又有文字功底扎实的,还有任劳任怨的.不然,都是写作高手,出现多个核心,出现多种思路,不但形不成共识,还会出现准备素材这类小事没有人去做的问题.那样,不但出不了精品,而且还会影响质量.我刚转业到地方时,单位写年终报告,把组织处长、宣传处长、办公室主任等写作高手都集中一块,写了半个月,也吵了半个月,连个象样的初稿都没有拿出来.最后没有办法,重新组织写作班子,只留下组织处长牵头当班长,另外,再选了几个科长参加,一个星期就把稿子拿出来了,领导看了,非常满意.三个臭皮臣顶个诸葛亮,而有时三个诸葛亮也顶不上一个臭皮臣.四、谋篇布局要“精心”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
2. 资料报告怎么写
第一,要写好调研报告首先要掌握翔实的资料,明确自己做的报告性质,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第二手资料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以及书报、杂志和互联网上发布的资料。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不要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
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
3. 材料浪费的报告怎么写啊
材料浪费报告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超过概算或预算值范围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报告应根据具体的材料超额使用情况进行编写。
而造成材料超额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一、人的因素:主观上的无意识或不作为、人为的使用浪费,如:堆放在露天的水泥顶部没有采取防雨措施,明知道下雨会造成材料保管上的损失,却看见和没看见一样或不是自己管理的范围不及时报告或处理。材料不合理使用、能节省的不节省、大材小用等等。
二、材料自身因素:主要有材料以次充好、材料实际数量不足、虚方量需吨位。三、可或不可预见外部因素:如雨雪、冰冻等特殊天气,市场材料波动,包装运输等等。
综合以上,在报告中应首先找原因:找出造成浪费的多个原因,然后分析原因:对每个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进行一个大概的估算和统计(这主要为找出主要原因提供一个相对的参考依据),再者就是抓重改进:是指对分析的各种原因进行一个相对的科学统计或比较,找出造成材料浪费的主要或重要原因,将各种原因排排序。提出今后在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过程的合理化建议。
4. 原材料报告书怎么写
主要方向是原材料的成分构成比例,物理、化学特性及其符合的国家标准等内容。若是公司内部使用的,应该增加主要供应商资料以及采购价格、用量、供应商信誉及供货质量稳定性、相同或类似材料情况等内部管理需要关注的内容;
可能涉及的内容还有原材料的实验检测报告、成本评估结论、或者一年来价格变动情况等数据。
原材料报告书是实用性的一种报告,必须根据你的具体用途来确定主要关注的方向,如果不考虑需要,一昧的大包大揽,会给报告使用者造成困惑。所以,依据实际需要来写这个报告,才是最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