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事烧轿路引两人怎么写
范文供参考。
路引内容: 人生寿数有短长,大限来时走仙乡。xx省xx县xx村,享年(60 岁后概写享年,50 岁写行年,40 寿终(六十岁以下称疾终)正寝(女称内寝)。不孝男等正好奉养百年,少报劬劳(非亲父母不写劬劳,可写抚养)万一,无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 养而亲不待,此乃前修数字,大限难移也。今当送程之期,不孝男谨具大轿(女 写彩轿)一乘,以代徒步之劳。亲戚友谊来送路资,乡人邻里赠送盘费。男作部 署,女作行装,计点成数,金银满箱,路途之费,宽余适当。前往雷音,稳稳当 当,不孝男女,哭送路旁,亲朋邻里,无不悲伤。使用人等,呼唤声应,轿夫人 等,记住路程。悠悠而去,缓缓而行,晓行夜宿,定要安宁,饥餐渴饮,谨慎侍 奉,一路用心,逢事听命,有功奖赏,违令不容。香烟霭霭,大道皇皇,前行不 远,入往仙乡。呜呼哀哉!尚飨!
2. 湖北浠水人结婚写轿联是怎样的
在没轿车的年代,浠水人结婚也用轿子接新娘。但他们与众不同的是,要在轿子上写对联,男方抬空轿子出发时,上联已写好、贴上。到后,女家必须把这上联对上,否则就很丢面子。 抗战胜利后,浠水鸡鸣河官人湾王某结婚,女方在一河之隔的罗田月山。男方请一私塾先生写上联: 月山山秀,月明乘月色,步月宫,喜迎月里嫦蛾登凤辇 既点了女家的地名,又说了出轿时间,还把女方家比作月宫、新娘比作嫦娥,好联! 没想到女家很快对出来了: 官人人勤,官正备官仪,行官礼,共庆官家子弟结鸾俦 也点了男方家的地名,并将官人湾异化成称呼,妙! 知道是怎么对出来的吗?--男方请先生写上联时,请他一并对出下联,然后事先偷偷送到女方家了。 还有一则四“幸”对四“喜”的轿联更感人。江夏一男青年与浠水一女子自幼订婚,双方长大后,遇上日寇侵华,婚期一拖再拖,至日寇投降才择日成亲。 男方迎亲那天,轿门边的上联是: 喜气溢江夏,喜报上林春,喜廿年订就良缘,喜今夕吹箫引凤 女方邻里的文人对了很久,对出了: 幸寇退浠水,幸从离乱出,幸三生结成佳偶,幸此日淑女乘龙 的确,日寇得以战败、这对青年得以在兵荒马乱中双双存活、婚约能以继续并喜结连理,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喜更幸的吗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3. 古代婚礼上的轿子怎么描写
古代花轿的种类及样式繁多,因各地的习俗、贫富及主人的身份而略有不同。普通人娶亲用的一般是二人抬的花轿,罩轿子的帷子都选用大红色的彩绸,并绣有富贵花卉、丹凤朝阳和百子图等吉祥图案,缀以金、银色,以烘托热闹喜庆气氛。家境富贵之户常用四人抬的大花轿,轿子的装扮与二人抬的相差无异。到清朝末年,在当时的上海等大城市,许多女子已不肯坐花轿,改用马车等车辆了。民国初期,由于从日本输入的人力车(俗称黄包车)比较轻便快捷,遂在民间广为使用,轿子逐渐被取代。
硬衣式花轿花轿有“硬衣式”和“软衣式”两种。硬衣式指花轿的全身都是木制结构,造型类似四方四角出檐的宝塔顶形。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比较流行。软衣式花轿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它是在轿框的四周罩以红色的绫罗帷幕,这些红色的帷幕就叫做轿帏。喜轿的轿帏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轿帏的选材非常讲究,一般都选用红色的绫罗绸缎等丝织品。上面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都被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轿帏上面一般都绣着“禧”字、金鱼闹荷花、丹凤朝阳、麒麟送子、富贵牡丹、事事如意等喜庆、吉祥的图案。织绣工艺极为精湛细腻,所绣的画面丰满而充实,图案非常生动、新颖。轿帏的材料和图案的颜色搭配一般都非常的鲜艳、热烈,明亮夺目的颜色烘托出婚礼喜庆热闹的气氛。
明朝崇祯年间的花轿用蓝绸作幔,四角悬桃红色彩球。后来开始采用红色刺绣、织锦,后来又有用大红纱绸满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