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好理论方面的文章
如何撰写理论文章 一、理论文章的性质和特点。
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具体来讲,它具有“四性”。
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
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
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论性和逻辑性。
理论文章要“ 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
这就是它的逻辑性。二、理论文章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一是文章选题选准。写文章,选准主题是第一位的事情。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当然,确定文章的主题并不难。
选定一个题材,把这个题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难度在于,这个主题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实用。
第一点,从实践中发掘主题。理论文章的主题从哪里来?不是从头脑中来,而是从实际中来。
一些读者对理论文章没兴趣,不是理论本身没有魅力,而是理论文章离实践、离群众太远。如果理论文章的内容多是一些为广大群众所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写得再好,群众也懒得理会。
这就要求理论文章要接触实际,要对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达到指导工作、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的目的。选题的具体标准为新、小、实。
新是观点新、角度新,不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新材料证明旧观点;小是切口小、题材小,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实是朴实、实际、有实践意义,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第二点,拟定精练的标题。
所谓好题目,既要问题抓得准,又要文字表述讲究,力求准确、精练、鲜明、有特点。另外,文章正文里的小标题,也是有讲究的。
文字不宜过长,尽量短促有力、对仗工整,让人看上去美观,读起来上口,记起来容易,又浓缩精华。 二是材料收集要精。
一般通过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日常学习和生活体验积累来获得。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围绕理论文章的主题来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
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做卡片、做笔记、剪贴报刊三种。需要注意的是,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要随手一放,置之不理,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辨析资料的真实性、新颖性和典型性,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将从材料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逐步形成深刻认识和自己的观点。
三是谋篇布局要巧。第一点,构思要灵巧。
通俗地讲,写理论文章,一般自己心里要“跳三下”才动笔。第一跳是碰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引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心里跳了一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第二跳,是对这个话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悟出一些道理,想给人以启示;第三跳,是在前两跳的基础上,再跳一下,跳出一个好标题。
第二点,结构要精巧,一般说来,理论文章的有序结构就是要把导论、正论和结论及逻辑关系内在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之所以有序,是因为它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的认识秩序。
其中,导论是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出正论,正论是分析问题,围绕主题,通过论证或反驳,一层一层、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提示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所在。结论是解决问题,是正论的自然持续,是论证过后的论断、即结论。
第三点,首尾要技巧。开头要短,要尽快破题。
从作者角度考虑,既要精彩,又要便于下文展开;能确定基调,提携文意。从读者角度考虑,则要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结尾一般要自然有力。从作者角度说,好的结尾是全文发展的一个必然归结,它对全面深刻地展现文本思想至关重要。
有总结全文式结尾、留有余韵式结尾、展望未来式结尾等,就不一一举例了。四是语言表达要实。
准确、简明、通俗,也应该是理论文章的特征。将理论观点与实际材料紧密结合,既有浓重的理论色彩和较强的思辨力量,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
第一点,语言大众化。要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非努力学习群众语言不可。
第二点,善用比喻和典故。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有着连接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功能。
只要运用得当,就会在瞬间捅破这层“窗户纸”,架起沟通的“桥梁”,既通俗易懂,又增加文采。 第三点,力求简洁明了。
我们写理论文章,也要善于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规律,力争多用简洁、明了、概括的语言,教给群众深刻复杂的道理。 作为区乡一级,我们写理论文章,不能把理论文章写成工作总结或典型交流材料。
我们可以在工作总结和典型材料中提炼归纳出一些带规律性的新的认识和看法,并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事例作为论据去映证它。所以我们的理论文章可以介于总结材料和论文之间,侧重一个方面,能给人以启示就行。
三、理论文章写作对作者的要求。想要把文章写好,写文章的人首。
2. 理论文章怎样写得通俗易懂
二、要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构建体系理论文章需要有一定的体系结构。
不然,仅把一些支离破碎的材料和观点毫无逻辑地堆在那里,既不通俗,群众也看不懂。文章的体系结构所表现的逻辑关系,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许多好的文章,既用道理说服人,又用逻辑征服人。它的逻辑就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读者钳住,使你无法脱身。
所以写文章一定要讲逻辑。但是,逻辑有主观先验的逻辑,有客观对象自身的逻辑。
要写出通俗易懂的理论文章,不能主观先验地建构逻辑,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和人民群众的思维逻辑。
3. 怎样写好理论文章
具体详细见百度文库:/link?url=PYyP8tJCeVj3VuArYgEkj6W7vCszp2ZWvlF2WfcjrvVgeI_ejSsggLmMVHuPyYq8S-fQ-2hhnXKdQrmIr0jJC0zpcnTHMGhVwN6ZatWeu_G
怎样写好理论文章
一、理论文章的性质和特点。
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
理论文章具有“四性”: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为领导机关
4. 学术论文怎么写
还不知道学术论文的小伙伴看过来啦,学术堂来告诉你
首先、写什么: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
学术论文的基本类型可以概括为两类:基础研究类论文和应用研究类论文。应用研究则对某些具体的对象进行考察论证,探讨基础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
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选题对于论文写作的成败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提炼出好的选题,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论文选题应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
其次、怎么写:学术论文的形式要求。
好文章的标准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衡量一篇论文水平的高低,核心在于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沿性,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但是,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并不否认形式的作用。按照唯物辩证法,在承认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的前提下,也承认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如果形式和内容不相适应,形式就会对内容起阻碍作用。这里主要谈谈论文结构中的一些问题。
论文的标题:大标题和小标题。
大标题即文眼,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概括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有吸引力,同时还要有学术性。除了主标题,论文还应该有小标题。小标题是对本部分内容的概括和提炼,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很多读者阅读论文的顺序是先看大标题,接下来甚至连摘要和关键词都不看,而是直接看小标题,以此确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
摘要与关键词
在期刊杂志社的编辑实践中发现,有的论文的摘要仅五六十个字,有的则长达七八百字;有的论文的关键词只有一两个,有的则多达十个八个;还有的把摘要写成了对论文的评语,而没有体现论文的基本内容。这些都是论文作者需要规范的。应用研究类论文篇幅一般都不长,论文的摘要应以200~300字为宜,太短不足以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太长又起不到摘要的作用。关键词标示论文的关键内容、便于文献检索,以3~5个为宜。摘要和关键词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论文的内容,也是为了方便论文数据库尤其是一些只收录摘要并不收录全文的数据库收录,有利于学术论文的传播与交流,最大化地实现论文的学术价值。
最后,论文的语言和引文标注问题。
学术研究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参考,因而必须标注引文和参考文献。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应用研究类论文的作者大多是从业人员,或因对学术规范不够重视, 或因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很多稿件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却不加以标注;有的期刊编辑为了省事,甚至将稿件原有的注释删去。这两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学术规范,也是对原创作者和读者不尊重、对学术缺乏敬畏感的表现。
5. 怎样写理论文章
开头语:
科学的理论,是老年教育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指南。教学和科研是老年大学的两个翅膀,只有双翅齐展,老年大学才能兴校,老年教育才能发展。为了搞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让我们共同探讨怎样写理论文章,希望广大教师和学员涌跃参与,为老年教育的理论创新做贡献。
1、选题:写好理论文章,选题是关键。很多专家学者、很多新闻工作者讲“一个好题目等于半篇文章”。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题目,浓缩了全文的内容,是全文的精华。看了这个题目,就掌握了全文的主要精神。所谓好题目,就是抓准问题。能不能抓准问题,实质就是会不会立题。这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抓问题、立题目,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本本入手,从本本中找题目。比如,《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二是从实际生活中找题目。这是理论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我们搞科研的根本指针。这就是科研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写理论文章,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归纳和提练理论课题。比如,《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老年教育》、《学习型社会中的老年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老年教育》、《老干部有所学有所为的几点思考》、《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等等。所谓好题目,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文字表达要好,要准确、要精炼、要醒目。
选题原则六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全;人全我实;人单我复;人中我外。
2、资料:资料是写作的基础。手中没有充实的资料,写作是无米之炊。同样一个题目,写得好与差,看谁掌握的资料多、资料新、资料用得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结合老年大学的实际,学习中国老年教育发展史,学习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国内外老年教育先进经验等等。学习贵在坚持,学习贵在积累,学习贵在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收集重要资料,并电脑存档,这对于写作至关重要。
3、写作程序:第一步,确定题目;第二步,围绕所确定的题目收集大量参考资料;第三步,参考有关资料起草第一稿;第四步,反复修改,以吸收、充实、提高。一篇好文章,是反反复复修改而成的,修改的过程就是升华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就是出精品的过程。第五步,争求意见,即请教同事、请教有关专家学者。第六步,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再次修改,最后定稿。
4、掌握信息,了解动态:通过报刊、参加学术研讨会、参观考察学习、走访专家学者等多种渠道,全面、准确地掌握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信息、动态、趋势等。近期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侧重点是,(1)为“老年教育”下定义;(2)“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之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八次理论研讨会的主题);(3)“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十七大报告)。
以上论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老年教育的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法规研究等宏观与微观方面,提出一些有价值、有见地、有思想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理念来,为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6. 如何写好理论方面的文章
如何撰写理论文章一、理论文章的性质和特点。
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具体来讲,它具有“四性”。
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
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
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论性和逻辑性。
理论文章要“ 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
这就是它的逻辑性。二、理论文章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一是文章选题选准。写文章,选准主题是第一位的事情。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当然,确定文章的主题并不难。
选定一个题材,把这个题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难度在于,这个主题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实用。
第一点,从实践中发掘主题。理论文章的主题从哪里来?不是从头脑中来,而是从实际中来。
一些读者对理论文章没兴趣,不是理论本身没有魅力,而是理论文章离实践、离群众太远。如果理论文章的内容多是一些为广大群众所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写得再好,群众也懒得理会。
这就要求理论文章要接触实际,要对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达到指导工作、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的目的。选题的具体标准为新、小、实。
新是观点新、角度新,不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新材料证明旧观点;小是切口小、题材小,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实是朴实、实际、有实践意义,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第二点,拟定精练的标题。
所谓好题目,既要问题抓得准,又要文字表述讲究,力求准确、精练、鲜明、有特点。另外,文章正文里的小标题,也是有讲究的。
文字不宜过长,尽量短促有力、对仗工整,让人看上去美观,读起来上口,记起来容易,又浓缩精华。 二是材料收集要精。
一般通过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日常学习和生活体验积累来获得。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围绕理论文章的主题来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
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做卡片、做笔记、剪贴报刊三种。需要注意的是,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要随手一放,置之不理,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辨析资料的真实性、新颖性和典型性,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将从材料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逐步形成深刻认识和自己的观点。
三是谋篇布局要巧。第一点,构思要灵巧。
通俗地讲,写理论文章,一般自己心里要“跳三下”才动笔。第一跳是碰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引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心里跳了一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第二跳,是对这个话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悟出一些道理,想给人以启示;第三跳,是在前两跳的基础上,再跳一下,跳出一个好标题。
第二点,结构要精巧,一般说来,理论文章的有序结构就是要把导论、正论和结论及逻辑关系内在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之所以有序,是因为它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的认识秩序。
其中,导论是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出正论,正论是分析问题,围绕主题,通过论证或反驳,一层一层、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提示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所在。结论是解决问题,是正论的自然持续,是论证过后的论断、即结论。
第三点,首尾要技巧。开头要短,要尽快破题。
从作者角度考虑,既要精彩,又要便于下文展开;能确定基调,提携文意。从读者角度考虑,则要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结尾一般要自然有力。从作者角度说,好的结尾是全文发展的一个必然归结,它对全面深刻地展现文本思想至关重要。
有总结全文式结尾、留有余韵式结尾、展望未来式结尾等,就不一一举例了。四是语言表达要实。
准确、简明、通俗,也应该是理论文章的特征。将理论观点与实际材料紧密结合,既有浓重的理论色彩和较强的思辨力量,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
第一点,语言大众化。要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非努力学习群众语言不可。
第二点,善用比喻和典故。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有着连接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功能。
只要运用得当,就会在瞬间捅破这层“窗户纸”,架起沟通的“桥梁”,既通俗易懂,又增加文采。 第三点,力求简洁明了。
我们写理论文章,也要善于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规律,力争多用简洁、明了、概括的语言,教给群众深刻复杂的道理。 作为区乡一级,我们写理论文章,不能把理论文章写成工作总结或典型交流材料。
我们可以在工作总结和典型材料中提炼归纳出一些带规律性的新的认识和看法,并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事例作为论据去映证它。所以我们的理论文章可以介于总结材料和论文之间,侧重一个方面,能给人以启示就行。
三、理论文章写作对作者的要求。想要把文章写好,写文章的人首。
7. 我想写一篇理论性文章,应该注意什么
一、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
写文章,首先要定主题。主题定得好,就有可能写出有意义、有深度、读者感兴趣、愿意看的理论文章。理论文章的主题从哪里来?不是从头脑中来,而是从实际中来。因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离开社会实践,就没有理论,牵强写出来的所谓理论文章只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则到原则。这样的文章,不可能写得通俗易懂。因此,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从实践中发掘主题。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结果。如果我们头脑中树立了从实际出发、为实践服务的观念,我们就会自觉到实际中去挖主题、找材料。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矛盾和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理论工作者如果不去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那就是回避矛盾和严重失职。一些读者对理论文章没兴趣,不是理论本身没有魅力,而是理论文章离群众太远。如果理论文章的内容多是一些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东西,多是一些为广大群众所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再通俗易懂,群众也不会欢迎。这就要求理论的内容必须反映与社会生活、群众思想有密切联系,并为广大群众所关心、感兴趣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老百姓有许多困惑和不解,需要有说服力的解答,以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理论文章如果不触及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就好比“隔靴搔痒”,没有意义。因此,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摸准时代脉搏,把握社会主流,研究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让理论文章谈改革的理儿,说生活的事儿,讲群众的话儿。
二、要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构建体系
理论文章需要有一定的体系结构。不然,仅把一些支离破碎的材料和观点毫无逻辑地堆在那里,既不通俗,群众也看不懂。文章的体系结构所表现的逻辑关系,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量。许多好的文章,既用道理说服人,又用逻辑征服人。它的逻辑就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读者钳住,使你无法脱身。所以写文章一定要讲逻辑。但是,逻辑有主观先验的逻辑,有客观对象自身的逻辑。要写出通俗易懂的理论文章,不能主观先验地建构逻辑,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和人民群众的思维逻辑。
文章要写得通俗易懂,就要对事物运动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抓住本质的联系,并从这种本质联系出发来建构文章的体系结构。在这方面,**同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比如,他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分析就是这样,通过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透彻分析,发现了它的本质特性是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抓住这种本质特性来阐述,就把一个复杂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大家看了感到是那么回事。
理论文章要写得通俗易懂,不仅要按照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建构体系,还必须遵循读者的思维逻辑。应该说,人们思维的逻辑往往和客观事物本身的逻辑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尽相同。所以,写文章要考虑到给什么人看的问题,要考虑和照顾到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文章的逻辑体系要既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又便于群众理解接受。写文章是要给人看的。如果作者高高在上,只管说自己的,硬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群众,即使文章结构再好,群众也看不进去。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报告反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文章的作者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那是万万不行的。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放下架子,考虑对象,按照群众可以接受的思维逻辑构建体系,把事物自身的逻辑和人们思维的逻辑很好地统一起来。
8. 如何写好机关理论文章、公文等,要有实际操作性
公文写作,要会不难,因为公文最主要的两大特点是:格式规范性强(注意格式别出错,出错就是硬伤!)、要运用公务语言(公务语言主要的要求就是朴素平实、客观理性),而且每个部门都有大量已有的公文作为参照和学习,因此就最基本的而言,达到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要论到怎样“写好”,那就是比较显功力的问题了。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关键是思路,功夫在积累。像各类公文写作教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就没必要重复了,就我个人实践经验上来说,切身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在“贯彻上级”和“吃透情况”之间找好最佳的平衡点。机关公文,必须要坚决贯彻上级的决策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上级决策精神,我们往往可以找到大量可参照的公文,在现今时代,甚至可以搞到上级文件的电子稿——说句诛心的话:抄起来并不难。一篇政府工作报告,其文本和个别段落可能到处都在抄。但是,即便常说套话也不能只说套话,必须有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实际的东西,而这些往往是上级领导、下级部门和群众最关心、最想从你的公文中看到的地方。能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情况写深写透、写出彩来,是真正考验公文写作者的水平的。有的人习惯于照抄照搬、闭门造车,结果只能是“一句话也没错、但是一句话也没用”。
2、要重视公文格式但不能太较真。说要重视公文格式,是因为公文首先在格式上是有明确规范的,虽然是形式上的东西,但这个要是被行家挑出毛病来就真的无话可说了——格式错误是公文的硬伤!说不能太较真,是因为我们现行的党政两个体系、几十种公文格式分类你永远也搞不清楚——真的。对于公文格式,你只要从你单位常用的那几种开始,保证不出错就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照着原来的文件来,他怎样你就怎样。熟悉了以后就明白,尽管可能各类公文格式永远也分不清,但往往一猜就准,呵呵。在适用文种正确的前提下,每个文种的格式是不能出错的,切记。
3、多看看相关的文件、书籍和报纸——实话说,真正的公文写作高手总是很认真地看日报上你平常只看标题或者连标题都不看的那一版的内容的,而且他们收集的剪报资料厚度你绝对想象不到。具体可参考的资料大约如下3类: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了解权威表达方式、政策动向和时政要闻;《半月谈》等权威时政分析类刊物——帮助你深入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依据,剖析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以下第4项中将要提到的上级文件。
4、如果你是准备靠写公文吃饭,那么应该多借阅一下你单位此前的各类公文、你单位上级机关近期的发文以及领导近期的讲话,注意最近业务范围内都在讲什么?是怎样表述的?有没有固定格式或者固定的表述方式?要知道即使你文采再好,只是用了一个外行的语言组织方式,那么你的上级依然会认为你很菜。
5、多请教现在(或者以前)干这项工作的人。其实,公文写作更重要的是思路,不是技巧。公文不是炫耀文采的作品。写作公文考校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写好了多请别人给改,别怕麻烦和丢面子——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老秘书都是改出来的!还有,就是别人给改材料的时候,一定不要把注意力和关注点只集中在改了哪句话、哪个词上,而是要多注意他的思路。同样一句话,可能他觉得很通顺,但换一个人也许就觉得很别扭——在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过关的前提下,不要太关注细枝末节的纠缠;但是一定要琢磨他为什么用这个思路?为什么他写这块内容是这样组织的?这是语言技巧还是思路水平的问题呢?多在思路上下功夫才是正道。
6、别太在意别人的表扬和批评。这不是说不重视别人的意见——别人给指出有待改进之处应该高兴,道理上一条已经说了——而是指心理上不要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要知道:公文的首要属性是它的应用性,也就是说,你写的这篇稿子就是用来被上级、领导、下级、群众不断品评和指摘的!而阅读对象每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知识水平和语言组织习惯都不一样,一篇稿子此领导曰甚好、彼领导曰一般的情况很常见。——但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