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的笔顺怎么写
法
笔顺:点、点、提、横、竖、横、撇折、点
读音:[fǎ]
部首:氵
释义:
1.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
2.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
3.仿效:效~。
4.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
5.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
6.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
7.指“法国”:~文。~式大菜。
8.姓。
2. 法的繁体字怎么写
“法”的繁体字为“灋”。
读音:fǎ
释义:
1.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
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法。设法。手法。
3.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法式。法帖。
4.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法师。法器。法事。
5. 指“法国”:法文。法式大菜。
词组:
1. 法律 【fǎ lǜ】: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2. 法师 【fǎ shī】:精通佛典之高僧。
3. 法官 【fǎ guān】:具有审理和裁决争讼问题的权力的政府官员;尤指法院中的负责法官,通常在任命中这样命名;正式受命主持法庭或进行审讯和裁决争端并执法的人。
4. 法庭 【fǎ tíng】:法院设立的用来审理诉讼案件的机构。
5. 法场 【fǎ chǎng】:旧时执行死刑的场所;刑场。
造句:
1. 如果你真的不愿意私下和解,那我们只有法庭上见了。
2. 国家严禁猎捕杀害珍稀野生动物,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3. 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必须受到应得的制裁。
4. 不论是谁,都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
5. 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出处:
1.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诸葛亮
2.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司马迁
3.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荀子
4.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陈元方候袁公》刘义庆
5.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狼》蒲松龄
3.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4. 法的老写怎么写
执法如水” 卢标
[/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653]
在我国古汉语中,“法”字写作“灋”,至战国时代,才出现了“灋”的简体字——“法”。汉代以后,“灋”字逐渐消失,为“法”字所取代。如果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法”字进行考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无疑最值得人们注意。他在《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廌”,相传是一种善于审判案件的神兽。“水”旁在“法”中的意义是“平之如水”的象征,这一解释高度凝聚了秦汉时期人们的传统认识,并深深影响后代中国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