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碑上所写什么字
汉代时,人们称土地神为“地母”或“地媪”。唐代以后,根据天阳地阴的传统观念,民间塑造了女性的土地神像,称“土地娘娘”。今天土地神根据其神职不同,性别也有所不同。如管阳宅平安的门口土地神多为男性,而管人丁的村口土地神则被人们塑造称夫妇,即土地公与土地婆。
所以后土神即为土地神,后土碑也就是土地神的石碑,古时民间,安葬死人建造坟墓时,都会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这种石竖牌神位就被人们称为“后土”。这种在阴宅的竖起供奉土地神位的石碑除了上面写有“后土”二字,有的还会刻有碑文。而土地神的碑名在古时封建社会常因墓主人的身份而异,如平民称“后土”,士大夫称“后土神”或“后土之神”。如位于惠安县埔兜山的宋朝宗室后裔的阴宅,其碑名为“土地神”三字。
后来一般都是在丧葬的阴宅才树立后土碑。
2. 墓碑上的字怎么写,都写什么,有一定的格式吗
碑文
--------------------------------------------------------------------------------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3. 濮阳的龙碑上写的是什么字
龙碑位于濮阳县城西南角,106国道与西环路交汇的三角地,面积为18亩,周边设钢筋护栏.园内栽植了各种花卉、草坪、树木,修筑了曲径,与中华第一龙出土地、濮阳古城高相辉映.龙碑由碑顶、碑身、中座、基座四部分组成.碑顶呈三角形,略大于碑身,碑顶每角卧一石龙,栩栩如生.雄伟高大的龙碑展现了濮阳龙乡的古老文明和现代化城市的勃勃雄姿.碑身为三棱形,由三根巨龙石柱支撑,龙柱高12米,分别由8节8吨重的花岗岩砌成.龙柱之间是三块石碑,分别镶嵌着三组刚劲有力的金色大字“中华龙乡”、“颛顼遗都”、“澶渊盟城”,系著名书法家、太原市市长曹中厚书丹.基座为圆形,直径21米,设8步台阶;中座也为圆形,高2米,直径10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9.97米(象征着1997年兴建),总重量380吨.周围镶砌8幅浮雕,分别为“中华龙源”、“颛顼乘龙”、“相土造车”、“启铸九鼎”、“孔子居卫”、“铁丘之战”、“武帝治水”、“澶渊之盟”,记述了濮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