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良策的策字怎么写
策 c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杖:策杖。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姓。
笔画数:12;
部首:竹;
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横竖折竖撇捺
2. 策字繁体怎么写
策字不曾简化,所见即是。
策 cè
〈名〉形声。从竹,朿( 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 鞭打:~马。鞭~。
3. 激励,促进:~动。~勉。
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
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
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
7. 杖:~杖。
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
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 姓。
词组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策字异写:
常用词组:
策动 策反 策划 策略 策论 策马 策士 策试 策问 策应 策源地
3. 急
1、筹策记数与数字产生。
《左传·僖公十五年》载韩简的言论,说:“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即物象,物象即物名。
滋为滋益蕃盛,品物繁多。是说数字是在品物滋蕃日盛的状况下产生的。
《后汉书·律历志》也就这个问题说:“人物既著,则筭数之事生。”所谓筭数,不同于今天的算术一词。
筭指算筹,数指数字。《说文》云:“筭,长六寸,所以计历数者”,说筭是用来记、计历日、数目的工具。
《说文》竹部段注:“筹犹策,策犹筭……故曰筭、曰筹、曰策,一也。”筹策原是人们随手可得的竹木细枝或草茎。
《方言》一书有杪字,指树木的枝梢,杪在古燕国的北疆称作策,说明其时其地曾以树木枝梢为策,用作记、计数目的工具。《后汉志》把筭与数并称,正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司马彪在该《志》篇末赞语中,提出了“数本杪曶”的看法,认为数字是本于记、计数目的筹策创制而成的。基于此,我们曾提出,中国数字的一至八都由直线组成,一至四是直线的累积,五至八是直线的错置,都是由记、计数目的筹策异引出来的。
[10] 2、筹策演卦与数字产生。汉代以来,不少阐释易经的人提出八卦成文的说法,最近又有学者称之为卦象文字,认为文字是由八卦演生的各种卦象生成的。
但是,借以画成卦象并推断刚柔、阴阳、虚实寓义的卦爻,全都依据了筮数的奇偶,本与物象全无关联,认为文字由卦象而生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八卦最早见于《易·系辞》,据称是伏牺氏王天下创制的。
汉人多有相关记述,武梁祠题记:“伏牺苍精……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礼器碑》:“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
八卦本是以筹策求奇偶以象阴阳的巫筮手段,所以八卦与数及计数工具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左传·僖公十五年》云:“筮,数也。”
《汉书律历志》云:“自伏牺画八卦,由数起。”颜师古反其道,注云:“万物之数,由八卦而起”。
八卦与数字的生成孰先孰后以及两者的因果关系,目前尚难论定,但八卦筮法、卦象都表明了筹策与数字之间的客观联系。在商周以至战国的出土文字资料中,筮占的工具全为竹木、草茎制成的筹策,而八卦卦象无一不是以数字写成。
唐兰先生曾说:“八卦的一画(指画成八卦阴阳肴的横画)和一字的一画,很难区别……照我的意见,八卦的起源是用筭筹(卜算子)来布成爻,古文学字也就象两手布爻的形状。”出土资料已证明,八卦卦爻是数字,而不是一长横两短横的阴阳爻,也恰恰说明,一至八这八个用于记录卦象的直线数字,应是受到筹策布爻的启迪创制而成的。
由此,我们认为,从这样的角度上谈文字源于八卦,应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结绳记事与数字产生。
《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不仅指出上古时代曾经流行结绳之法,而且也把结绳与文字联系起来。郑玄在《周易》注中,就古之结绳治事作了如下的解释:“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所作的进一步的诠释认为:“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种说法与晚近的民族志资料可以互证,都是以绳结的大、小、多、少表示所记各类事物的数量。
在中国的古文字资料中,凡是字的构形或意义与结绳相关的,或者是数字,或者是与数字相关的字。如学者已经指出的,商周金文中写作的十、(二十)、(三十),“正象一根或几根打结的绳子”,并指出古卖、媵等字的字形与结绳相关,字义与交易,陪嫁物品的数量相关[11]。
这是具有历史依据并极富学术意义的创见。如果从这种角度分析结绳治事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虽则说文字源于结绳的说法过份夸张,但它与原始初文的产生确有密切的关系。
与筹策记数一样,结绳记事在原初文字的创制中,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由以上的讨论可知,历史上有关文字源于结绳记事,筹策记数,八卦筮占的种种见解,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关于文字起源的历史途径,即文字产生于先民长期使用的记事、记数的方法。
正是这些原始的记事方法,使我们的先民产生了创制文字的最初的冲动。当世代使用的记事方法在功用与操作方式上,与管理日渐澎胀的公共事物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人们就不得不在管理手段上另谋出路。
于是,一种源于原始记事方法,替代原始记事方法的新的管理手段产生了,这种手段就是数字。资料表明,这种原初的数字大多是通过描绘原始记数工具的途径,即后来所谓的象形手段造成的。
数字是由万事万物抽绎出来的抽象概念,但数字本身却是记数工具的具象表达。数字生成所采取的象形的方法以及抽象概念具象表达的方法,在此后中国文字的发展中,成为最基本的造字手段。
4、原初名物字的产生。见于典籍,关于原初名物字的产生远不如有关数字生成那样具体,我们只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等少量笼统描述。
《说文解字》叙云:“文者,物象之本”,认为文字是本于物象创制出来的。基于这种认识,不少遵从“书画同源”或“文字源于图画”的学者,将中国原始陶器装饰图案的鸟兽鱼虫等,与商代金文、甲骨的象形文字相比照,或是把商周青铜铭文中风格保守的图画文字与甲骨文象。
4. 策字的来历 急
长沙方言中,“策”最原始的意思就是“扯淡”、“吹牛皮”、“七滴八滴”、“啰哩八嗦”、“胡扯瞎谈”、“钻牛角尖”、“歪把道理”等,是思想感情不很强烈的贬义词。起初并没有“策”这个字,更确切点说,应该是汉字“策”字本没有这个意思。作为方言,只出现在口语中,一直都没有其书写形式,“cè”通常也就出现在长沙人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而已。随着QQ的广泛普及,出于拉进彼此间距离的目的,长沙人之间开始尝试用方言聊QQ,从此“cè”出现了书写形式。刚开始时都没有规范,用的都是谐音,如“策、册、侧、测、扯、彻、撤”(长沙人说话不转舌,“c”和“ch”发音是一样的),有的甚至干脆用拼音ce,都是表达的“cè”的意思。至于“策”字是如何在众多“cè”字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cè”的意思,这就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取代过程了。据考证,“cè”字的确定过程中,贡献最大的,要数本土节目“越策越开心”,这档节目首次将“策”字搬上荧幕,并在湖南大肆传播,使得“策”字广泛被湖南人所了解,并潜意识与“cè”挂上钩。随着节目的不断推出,收视率的不断攀升,“策”字慢慢被湖南人所接受,最终先入为主,夺得了“cè”字的意思。某种意义上说,这档节目造就了“策”字。至此,汉字“策”字也从此多了一种长沙方言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