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评怎么写范例
学写书评 怎样学写书评?首先,边阅读,边就情节和内容做笔记,记下日后可能阐发的评论.你会惊奇地发现,阅读时手边有一只铅笔,会使理解更为深人.阅读报刊杂志上的书评也会使你受益良多.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物都辟有书评专栏或专页,一般在接近封底处.不妨花些时间到图书馆浏览最新几期的《书籍分类目录》和《当代文艺评论与批评》,这里发表有大多数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书评摘要,由此可获得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在此你还可读到那些你没有时间去看的书的简略的情节摘要,这为你写书评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你很快会发现,一篇好的书评应包括以下方面:1.一个生动的开场白: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简要信息,如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的荣誉.2.如果是小说,对情节做简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3.书评作者对此书优缺点的评论.4.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印象.。
2. 评论文怎么写
一、怎样写评论文
评论文,顾名思义,是对一段论证的评论。评论文,重在“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全国很多辅导老师,考生都把评论文当成了驳论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纲:
评论型作文
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可能但不一定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应该说,大纲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
第一点,我们面对的材料是“一段论证”,而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也不仅仅是一堆论据。而是一个从结构上来说,比较完美的一段论证。它既有论点,也有论据来支持它。
第二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着手:
1. 评它在问中使用的关键概念:概念是否清晰,概念是否被偷换。
2. 评它的论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够;论据是否与结论相关;有没有更有利于结论成立或削弱结论的论据。
3. 评它的论证方法,论证逻辑:该论证方法是否合理。
4. 评它的论点:论点有何影响。(该点由本文作者补充而来,仅供参考)
以2003年的真题为例,我们来看看评论文到底该如何写。
蜜蜂和苍蝇
如果昏暗中你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你会看到:蜜蜂不停的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和它们超群的能力,才使得它们走上灭亡。
在我们周围,很多企业现在仍然充当着蜜蜂的角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企业的生存的环境可能随时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企业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带领企业找到做出困境和危机的办法。“组织”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不断的试错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我们来简化一下上述论证:有一实验表明,在瓶底面向光亮的环境下,长于试错的苍蝇能求得生路,而不会试错的蜜蜂只有思路一条。因此,处在复杂多边的环境下的企业应当像蜜蜂一样不断试错,以求得生存。
按照大纲的要求,显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
1. 评它的论据:实验未必可靠;即使可靠,它也很不充分,不足以支持文中的观点。
2. 评它的论证方法,内在逻辑:内在逻辑显然有问题---苍蝇试错活了下来,所以企业也应该经常试错。人毕竟不同于苍蝇,它们的生存环境不同,“智慧”也不相同。
3. 评它的论点:论点有何正负影响。强调试错的观点在带来更多创新的同时,会增加企业成本。
3. 【鉴赏评论性文章怎么写啊
鉴赏文章与读后感的主要区别在于,鉴赏文章要尽可能地站在客观的角度,从文学性、艺术性等各个方面来评价这些作品;而读后感则是更偏重于自我的感受.读书写鉴赏文章要比写读后感难一些,难就难在你要有一些鉴赏方面的理论标尺,比如文学性的好坏,文字的优美程度等等,这些要求你自己心里首先要有点数.而且鉴赏文章并非全部的表扬,名著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历史局限性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写的.我不是经常写文学鉴赏类的东西,不过经常写其他的评价,我一般会这样写:总体回忆一下全书,大概说一下情节、作者什么的;然后评价一下它的文字,这个比较容易,找到一两处写的优美的地方或者写得烂的地方,记住,评论一定要有细节;然后评价一下全书的层次构架,这个也比较容易;如果楼主有这个能力,还可以评价一下地域性、人文性啊什么的。
写鉴赏一定要有批评,否则显不出你的水平.参考:〔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麽高明了.。
4. 苏州大学文学的评论写作怎么写
讲讲我的一些简单的建议吧,供参考。
首先是一些基础的认知:文学评论是一种文体,不同于我们通常所写的赏析性的文字。(虽然说文学赏析属于文学评论的一种,但是考研的时候我们要写作的文学评论应该是客观理性的i评论文章。
注意文体的特征。)其次是一些练习和建议:一、多阅读期刊论文。
每周或者每两周坚持抽一个半天去阅览室借阅期刊论文。并且做出简略的读书笔记。
这个的好处是帮助你熟悉文学评论的写作思路、结构框架。试着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把文论的起承转合、总分总的结构搞清楚,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文学评论是结构很严谨的。
二、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譬如现代主义、意识流、语境、文体融合等比较专业的词汇,要学会用在文论中。
前面那些是我随手打的。大家自己的文学理论一定要学好。
理论的东西并非枯燥无用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会发现理论的重要性。三、勤于练笔。
不要眼高手低,真正下笔才知道,心有千言万语却道不得说不明的苦处。练笔能够有效的锻炼语言组织、逻辑思维等等等等。
四、暂时没想起来……哦哦,推荐下书,刘锋杰的《文学批评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何永康的《文学鉴赏写作要义》,南师大出版社的白皮的,我看过比较实用的是这两本。
当然,更有用的是期刊论文、文学论文集的积累。对于文学基础综合的复习也大有裨益。
期刊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学评论,小说评论神马的,去图书馆期刊室一般都有。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