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愈 答刘正夫书译文
韩愈复书进士刘君足下:
蒙你惠书教诲,你所指出的问题很正确,使我获益匪浅。
凡是参加科考想中举的人,对于那些已经是进士的前辈,都可以去拜访请教。前辈进士对后辈的求教,怎么可以拒之门外呢?凡有来访就应该接待,全城的士大夫都是这样做的。遗憾的是,唯独我韩愈,虽然也有奖掖后进的名声,但名气是响出去了,各种诽谤却回到了我的身边。
只要有人来问及为文之道,我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人提问:“做文章应该效法什么呢?”我必然要郑重地回答:“应该效法三代圣贤,以他们为师。”有人问:“三代圣贤写的书很多,流传下来有不少种类,各种文辞特点都不同,应该如何效法呢?”我同样要郑重地指出:“是效法圣贤的道德学问,不是效法他们的辞章文采。”又有人问:“做文章应该写得浅显易懂,还是深奥隐晦?”我还是要郑重地说:“浅显易懂也好,深奥隐晦也罢,只要写得自然合理就行。”如此而已,并不一定要褒扬这个,贬抑那个。
平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大家都不去注意;如果看到一件特异的物品,大家都会围观议论。文章难道不是这样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做的文章最好,下的功夫最深,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随波逐流,没有独到见解,虽然不会受责于当代,也必定不会流传于后世。你家中的许多物品,都是日常要使用的,其中被你珍惜并倍加爱护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东西。君子做文章,难道不是这样吗?现在的后辈学者,如果能够进一步探求做文章的道理,效法古代圣贤的为文之道,能够取得成功的,必然是象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庸常之辈。至于说到圣人做文章,不做也就罢了,做了就必定会发挥他的特长。这种特长不是别的,就是具有独特见解,不因循守旧。自有文字以来,凡识字的谁没有做过文章?但是文章能够留存得今天的,必定是那些有独特见解、不因循守旧的。我经常这样想。
我同你相比,只不过是先进山门,又经常与令尊给事中大人探讨学问。感谢你送此厚礼,怎能不把我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呢?你认为我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2. 童言稚语怎么写
1、妈妈:“宝宝已经四岁了,你能够自我睡了。”孩子:“爸爸都那么大了,为什么不自我睡?”
2、“这是马蹄莲,这是狗尾草,以前爸爸生活的地方到处都是这个。”“爸爸骗人,我根本就没看见马蹄,还有狗尾巴。爸爸是撒谎。”
3、军训的最后一天,教官让所有同学集合。但是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墙上使劲的磨,于是教官就问:“你磨肥皂干吗呀。”他回答:“如果我不把肥皂磨掉一半,妈妈就会以为我这个礼拜没洗澡。”
4、岁的小儿子挺神气地让我看他手上爬着1条蠕动的毛虫。我一见毛虫就全身一颤,随口说了句逗孩子玩的话:“快把它弄到外面去吧,它妈妈务必在找它哩。”儿子转身走了出去。我以为到达了目的,谁知一会儿他又进来了,手上爬着两条毛虫,他说:“我把虫妈妈接来了。”
5、“你在这干嘛,爸爸跟你说话你没听见啊。”“爸爸,我在练习对牛弹琴,不好打扰我。”
6、爸爸让儿子一个人睡觉,儿子说我想和妈妈一齐睡,爸爸发火了:不行!妈妈和爸爸一齐睡。儿子嘟着小嘴说:好吧,先借你一晚上,明天还我。
7、妈妈:“你看蚂蚁多勤劳,从不浪费时刻去玩耍。”儿子:“是吗?但是我总是玩耍的时侯才会遇到它们的。”
3. 急 求 传统结婚的《请期书》怎么写 就是叫送日子
送日子,又称看日子、通日、下婆帖、下礼、查日子,即古代的“请期”。
请期,原只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同意,在山东的一些地方,还要同时送聘礼。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年*月*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方 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屋*间。
5、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