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的访问作文怎么写
老师告诉我们这堂课要写访问记,所以这堂不用写作文,使我非常开心,但一听到自己要被访问,我的心就像要爆炸的炸弹一样紧张。
刚开始,老师先访问我,问完后,后面正在专心看着白板的兆廷竟然不知道第二个被访问的就是他,他的表情呆呆的,像一个小宝宝,真可爱。当老师问他:“你喜欢收集什么?为什么?”时,他很开心的说:“我喜欢收集玩具,因为很好玩。”真好笑,因为他也只有说到玩具、好玩的东西时,他才会开心的不得了。
接着,老师正要访问眼神东看西瞧的白昀叡,他认真的回答老师,像个博学多闻的小博士,老师问:“你喜欢什么水果?为什么?”昀叡乖巧的说:“我喜欢苹果,因为很甜。”老实说,如果是我,我也会说我喜欢苹果,因为它很可口,所以每之去水果店,我都想要带一颗回家。
经过这次的访问,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过我希望下次老师访问我时,我可以不要这么紧张,而且我希望我写的这篇作文能够给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好印象。
2. 怎样写访问记
访问记是通讯的一种形式,它采用记者与采访对象直接对话的方法,完成新闻报道的任务。
有不少时候,用访问记的形式,会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效果更好。 例如,1986年1月,中国少年先锋队首次派出自已的小使者,去南级参加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
这对全国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条重大的儿童新闻,大家都想知道小使者的情况。这时候,采用访问记的形式就非常合适。
请看,1986年1月13日《新少年报》在第1版发表的访问记 两名红领巾去南级了 本月八日上午10点35分,我国少先队员的代表杨海蓝和吴弘(hong),乘飞机飞往南级,去参加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他俩分别是北大附小和上海大同中学的学生。
起飞前,本报记者访问了他俩。 记者:你们亲自去参加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有什么想法? 杨:我们太高兴了!这是全国1.3亿少先队员的光荣! 记者:北京到南级长城站有多远? 吴:1750.49公里。
记者:你们飞往南级,中途都在哪儿停? 杨:先飞到美国纽约,再飞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最后从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斯直飞南级大陆。大约需要一星期时间。
记者:飞这么远的路,你们害怕么? 杨:有点紧张,但不害怕。 记者: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吴: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外语、地理和摄(she)影三门课。
这次,我带了一架好照相机和10多个胶卷呢。 杨:我准备了一些文艺节目。
考察队的叔叔们太辛苦了,我要代表祖国的孩子慰问他们。 记者: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吴:要多看、多问、多记、多拍照,回来向广大的小朋友汇报,向祖国汇报! 记者:祝你们一路顺风,我们和《新少年报》的广大小记者一起,盼望你们凯(kai)旋(xuan)! 杨、吴:谢谢! 本报记者 云 晓 树 娟 同时,《新少年报》还刊登了杨海蓝和吴弘两位小使者的照片,满足了读者的要求。
这篇访问记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许多来信说,记者问了他们想问的话,一问一答,请清楚楚,新鲜有趣。 小读者的反映,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记者有写访问记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读者们的要求;献计献策最想知道哪些事情,你访问的重点就应是哪些事情,要代表读者,为读者服务。
有些时候,小记者也有可能采访到名人,也可以向大人看的报刊投稿。就写法来说,可以写成描述性的文章,如写人物的散文那样,也可以写成对话体。
具体选择哪种形式,应依据实际情况和报刊的要求决定。不定期,既然写访问记,至少应写出此人的大致情况、特征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3.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4. 怎么写这样的作文材料:有人访问登山专家,如果登山途中遇到大雨,
信心比金子更宝贵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能被卷入激流;迎着它,你却能获得生存!读了登山专家的话,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风雨之中的山路,何尝不是人生之路的一大写照?对于困境,我们不能逃避,在任何时候都要树立坚定的信心!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面对美国金融界知名人士,**斩钉截铁地说道“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句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给人以应对百年危机的巨大力量.登山之路如此,经济之路如此,人生之路更是如此!人生路上充满坎坷险途:爱情失恋、工作失业、事业失败,甚至最后连健康也失去,人生由亮色变成一片铅灰色.天灾人祸、心灵危机,漫长的一生难免某一刻与之狭路相逢.是重树信心之帆渡过激流险滩,还是任由困难之恶浪劈碎你的盼望之桨?是自暴自弃、精神颓废,一蹶不振,还是改变策略、旗鼓重整、逆境奋起?是让生活挫折的双刃剑来割伤自己身心,还是用它成为击退敌人的有力武器?全看你有否战胜困境的信心!信心不仅是你锐意进取征服困难时候的矛,也是你受挫后退守和防卫时候的盾.信心使你走过死荫的幽谷,信心使你看到风雨之后的绚烂彩虹.“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这是一位希伯来诗人在困境中的仰望,正是这种信念,造就了希伯来民族百折不回、坚强不屈的性格!消极的人在机会中看到忧患,积极的人在忧患中看到机会.人生没有绝境,只有在处境中绝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