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律怎么写
写好七律诗,关键是掌握格律,还有就是平时词汇的积累。
七律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2. 如何写七律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诗体格律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典范诗作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 律诗的韵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近体诗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
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甚么。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七言律诗 名词赏析 七言律诗【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 《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言律诗 【仄起平收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
3. 七律应该怎样写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律诗,指近体诗中要求平仄、押韵、粘对最严格的诗种。按每句字数多少可分为五言、七言,按篇幅长短又可分为普通律诗和排律,另有一种特殊的诗体称为柏梁体。
律诗最后成形于唐初,宰相上官仪为其代表,其作品“绮错婉媚”,风行当时,称为“上官体”,他提出所谓“六对”,归纳六朝以来的对仗形式。而杜审言诗作声律工整,有诸多五言排律作品,建立五言律诗的法度模范。至沈佺期、宋之问手中,律诗终告成熟,格律成为定式,当时并称为“沈宋”。民间律诗以杜甫、李商隐最为突出。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
4. 如何写七律
七律平仄要求是句中246位置符合【粘】【对】【替】。
替:任意句中264位置平仄交替。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对:一联中上下句246位置相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七律第三句粘第二句,第五句粘第四句,第七句粘第六句。它们246位置平仄一样——相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最后还要主意不能孤平就是了——任意句中除了尾字,句中不能只有一个平。
七律有四个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
仄起平收。
平起仄收。
平起平收。
要看是什么格式,主要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和尾字——第二个字是平的就是平起,最后一个字是仄的就叫仄收。
七律最通常的是由景入情法。例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前两联写景,地点时间等,由景转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