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射'和‘矮’字的由来
“矮”为“矢”和“委”,“委”在以前好像是“推”的意思,把箭推出去,不就是射吗?“射”为“身”和“寸”,就是身高只有一寸,不就是“矮”吗 从「矮」和「射」谈起 记得老友 Spock 曾告诉 TG 一件有趣的汉字对映。
他说「矮」与「射」这两个字,写法和意义应该要互相「对调」才合理。也就是「矮」字的意义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
为什麽呢? 我们仔细地瞧瞧这两个字的写法。「矮」字拆开来,可以分成「委」、「矢」,望文生义地解释成「『委托』给『箭矢』的事」,那不就是指「射箭」这个动作吗?另一方面,「射」字拆开来则是「身」、「寸」∶当一个人的「『身体』只够用『寸』来度量」,这个人当然是个「矮子」。
所以,「矮」字的意思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很有意思吧! 当 TG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心中总觉得不太对劲,但却也不晓得要从何处反驳。
几年下来,读过几本相关的书籍,现在就能够有些自己的想法,晓得「矮」和「射」两字的演变过程。以下,我们先来聊聊「射」这个字。
许多文明发展的初期,就已经知道利用「弓」与「箭」来狩猎与作战。早期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於是我们可以见到殷商甲骨文中,对於「射」这个动作,就已出现许多种不同的文字写法∶ (「射」的甲骨文) 很明显地,这个文字所画出来的,正是「箭在弦上」的模样。
周朝金文亦承袭甲骨文的设计概念,同样画出「弓箭」的搭配,只不过有时意义更加齐备,多了一只抓住箭矢的手∶ (「射」的金文) 假设文字的发展不曾出现过小小的波折,今天我们要书写「射」这个汉字,应该成为「」、「」或「」这样的形态。然而事实却不然,因为我们见到「射」字的小篆写成了 ,将原本在甲骨金文中出现的左半偏旁「弓」部,用「身」字来取代。
中国文化史上,小篆的地位算得上是第一次官定的正式文字。一当立下这种以「身」代「弓」的书写标准规范之后,便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标准楷书的「射」了。
我们无法真正知道当时文字的演化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异体字成为正体」的情况。不过 TG 读到瑞典「林西莉」女士在《汉字王国》书中的一种说法∶写错了!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结果。
如果我们再来看看「身」这个字在甲骨文与金文的写法,会发现「身」的写法竟与「弓」字有几份神似 (「身」的甲骨文) (「身」的金文) 「身」字用来代表侧身人像的凸出腹部,跟弓字的写法竟也十分相像。 TG 认为,在秦初统一文字的过程当中,一方面知识份子早已积非成是,一方面是「身」字的笔画在美感上优於「弓」。
就如同 TG 至今仍喜欢繁体字甚於简体的最重要原因,完完全全是情绪上的「非理性」反应。虽然手写汉字时,TG 也会为了贪图方便而写简体字,但在正式文件上,将书写方块做适度的填满,绝对比空乏单薄的几笔划来得「好看」多了…… 另一方面,「射」这个字的「身」字偏旁,依然可以讲出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词(这就是「测字师」最擅长的事)∶「,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从矢从身;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就是这样地将「身」字偏旁,安置到他的解释当中。
此外,由於许慎本人大概没有甲骨文的资料可以考据,於是他才将「射」字的「寸」偏旁解释成「法度」;若对照一下更古老的金文,就可以知道这个「寸」的原形,是一只手握著一只箭的象形文,跟「法度」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 接著,我们再来想想「矮」这个汉字,为何是写成「委」、「矢」的组合。
先讲结果,TG 可以十分确信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形声」字。这个字在东汉时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
而从其它的国语字典里可以发现,「矮」是一个比较晚期(约唐朝以后)才流通的字。通常愈晚造出来的新字,「形声」的比例一定愈高(要不然大家根本不晓得怎麽念)。
所以当人们开始使用这个字,用来代表一个人的身材矮小,一定是按照「从矢、委声」的原则。 「矮」字的右偏旁「委」用作声符,应该是合理的推测。
但左偏旁为何要用「矢」做为「意符」呢?TG 并不想将「箭矢」的意义(像许慎本人最爱用的方法)硬凑上去。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人们以「同类推广」的方式来造字。
现代化学元素列表中,就有许多新造出来的汉字。当中一套规则,便是同类性质的元素,具有共同的文字偏旁。
常温的固态金属,以「金」做偏旁;常温气体,用「气」的头来造字。於是,就连氢的人造同位素「氘、氚(读成「刀」和「川」)」,中文就依这原则,轻而易举地创造出来了。
这就是 TG 所谓同类推广所造出来的新字。 所以,「矮」字的左偏旁,应该是从某一个同类的字所推广出来的。
TG 假设,或许正是「短」这个字,由於与「矮」有相同的意义,因此而「启发」出来的。 以下仍然是 TG 的假设。
这个到中古时期才流通出来的字「矮」,应该早在民间就有一种讲法(这时,我们先姑且认定它的发音就是「Ai」吧),其意义就是「身材短小」。当人们要为它凑出一个固定的汉字时,就仿照「短」字(「短」与「矮」是同义字),写下了「矢」字的。
2. “小”字的多种写法有哪些
小字的多种写法如下图:
小拼音:xiǎo
释义: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
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
3.时间短:~坐。~住。
4.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5.谦辞:~弟。~可。~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妾:~房。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见而分之。凡小之属皆从小。
白话版《说文解字》:小,物体细微的特征。字形采用“八”作边旁,“丨”现而加细分。所有与小相关的字,都采用“小”作边旁。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小队[xiǎo duì]
队伍编制的基层单位,隶属于中队。
2.小马[xiǎo mǎ]
清代衙署中一种执役人员。
3.小象[xiǎo xiàng]
《易经》各卦附有《象传》,其中说明每卦各爻的叫“小象”。
4.小心[xiǎo xīn]
注意;留神:~火烛。路上很滑,一不~就会跌跤。
5.小孩[xiǎo hái]
亦作“小孩子”。儿童;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