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主题作文
开头和结尾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
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
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
2. 话题作文怎么写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答案补充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实质是鼓励创新,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这是一种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题形式.强调要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和想象
3. 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啊
以下是参考:生活絮语 生活,是以毅力的刻刀,雕琢而成的一个心灵向往的塑体,那么真实.可是,我却常常在找寻过程中迷失方向,不知道它栖息在哪个岁月的枝头等我.为了生活我哭泣过,为了希望我也憧憬过,只是漫无方位,于是我踏上了陌生的人生之路,昂扬走上冻土带,沿着野兽隐没的踪迹,从积雪怪冰下,却确定自己生活追索的方位,默默走向新生活的原野. 告别昨夜璀璨的星辰,面对今天亮丽的太阳,我开始变得迷惘,生活虽真实,可人该怎样选择,鸟儿该怎样觅食;雪兔该怎样渡过寒冬;颠簸在黄牛背上舌尖鸣的牧笛该怎样悠扬地吹响……端坐烛前,低首沉思,一想再想,方才豁然开朗,生活就是生活,油盐酱醋,酸甜苦辣,苦乐忧思,它一直在我身边.生活是真实的,真实得像一枚多回纹的美丽贝壳,让你即使穿行在寒夜沼泽,也不会迷失方向,真实得让你即使颠簸在汪洋大海,也会保持挺立的姿势,真实得让你能够体验到它的滋味和热情.走进生活才发现,生活自有生活的缤纷与浪漫,神韵和色彩.这时,如果有人问我生活是什么,我会告诉他,生活就是希望父亲减减肥,希望母亲更年轻,生活就是每次上学前,母亲的叮嘱,生活就是父亲临别时的背影,生活就是父母希望儿孙满堂,生活就是去奋斗,用胜利赢得美人归.然而,当实现对生活的诺言时,你会发现,自己会在快乐中,徜徉在幸福的浅滩,微笑着从此岸漫步到彼岸.生活中的微笑是动人的,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因为它只能用情怀去体验,用时间去保养.其实,生活就像一辆通勤车,在你来我往的旅途中,花季簇拥着生活,生命推掇着生活,深深浅浅,浓浓淡淡,互相搀扶着,走过一条引入回首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