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公文的版头部分怎么写
版头部分又称文头部分在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置于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版头部分通常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构成。
1.公文份数序号
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一般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公文。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文件要注明密级,不涉及保密内容的普通文件,没有这个项目。公文需要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的限度。公文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如“**省人民政府文件”;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有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用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如**文件“国发[2004]3号”中,“国发”是发文机关代字,“2004”是发文年份,“3号”为文件序号,表明这份文件是**在2004年度制发的第3号文件。如果一个机关的文件数量较多,还可以在发文字号中加上一个类别标志,反映文件的业务内容或归宿。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即可。发文字号应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插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
签发人是指代表机关签发公文意见的领导人姓名。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2. 写请帖的格式和称呼
请柬样式
请柬一般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单面的,直接由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构成。一种是双面的,即折叠式;一为封面,写“请柬”二字,一为封里,写称谓、正文、敬语、落款等。
请柬的篇幅有限,书写时应根据具体场合、内容、对象,认真措词,行文应达、雅兼备。达,即准确;雅就是讲究文字美。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的使用文言语句,显得古朴典雅;有的选用较平易通俗的语句,则显得亲切热情。不管使用哪种风格的语言,都要庄重、明白,使人一看就懂,切忌语言的乏味和浮华。
请柬的结构
从撰写方法上说,不论哪种样式的请柬,都有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和日期等。
1.标题
双柬帖封面印上或写明“请柬”二字,一般应做些艺术加工,即采用名家书法、字面烫金或加以图案装饰等。有些单柬帖,“请柬”二字写在顶端第一行,字体较正文稍大。
2.称谓
顶格写清被邀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其后加冒号。个人姓名后要注明职务或职称,如“**先生”、“**女士”。
3.正文
另起行,前空两格,写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应知事项。
4.敬语
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
“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
5.落款和日期
写明邀请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
正规请柬格式
正规的请柬遵循一套固定的用辞格式。婚礼办得越体面正式,结婚请柬就更应遵循正规的请柬套用模式:
1.姓名用全称:不能用任何小名昵称或姓名的缩写。
2.家庭成员的顺序写清。
3.“和”字要出现。
4.日期、星期、时间写清。
5.年份不必出现在请帖上。
6.在请帖一角附上婚宴的地点、时间顺序等或在卡里另附一页加以说明。
请柬写作的注意事项
1、双柬帖封面印上或写明“请帖”二字,一般应做些艺术加工,即采用名家书法、字面烫金或加以图案装饰等。有些单柬帖,“请帖”二字写在顶端第一行,字体较正文稍大。
2、无论单帖、双帖,在帖文行文方面大致是一样的。帖文首行顶格书写被邀请者的姓名或被邀请单位的名称。有的请帖把被邀请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放在末行,也要顶格书写。
3、写明被邀请者参加活动的内容,如参加座谈会、联欢会、赴宴,应交待具体时间、地点。若有其他活动,如观看影视表演,应在请贴匕注明或附入场券。
4、结尾写“敬请光临”、“致以敬礼”等,古代称此为“具礼”。
5、落款应写明邀请人的单位或姓名和发出请贴的时间。
结婚请柬格式、请帖范文:
被邀请者称呼送呈/台启
谨定于XX年XX月XX日(星期X)(注释:婚礼举行的时间一定要写准确,因为这关系到邀请者到达时间,也可以写为中国农历或加注英文[如有需要])
为(一对新人姓名)举办婚典喜筵(宴会)(注释:一对新人新人姓名最好写整齐,通常可以男方在前或左,女方在右或下)
敬请(被邀请者称呼)光临(注释:可以写为一对夫妇或者单独对某人的敬语)
XXX、XXX、XXX、XXX敬邀(注释:写明双方父母及新郎新浪,并排写,以长辈为先
娶儿媳宴请客人婚柬
**先生:
小儿王**与张**女士结婚,荷蒙厚仪,谨订于*月*日下午六时喜酌候教
王**暨男**鞠躬
席设聚宝饭店
恕不介催
嫁女宴请客人婚柬
**先生:
小女**八月八日于归,荷蒙厚仪,谨订于是日下午五时淡酌候教
**鞠躬
席设聚宝酒楼餐厅
恕不介催
以上两则是发给赠送贺礼的客人,帖文中的“厚贶”、“厚仪”即指客人赠送的礼品。如果是请尊辈,则不宜写“恕不介催。
3. 如何写请帖
1、封面印上或写明“请帖”二字,一般应做些艺术加工,即采用名家书法、字面烫金或加以图案装饰等。有些单帖帖,“请帖”二字写在顶端第一行,字体较正文稍大。
2、无论单帖、双帖,在帖文行文方面大致是一样的。帖文首行顶格书写被邀请者的姓名或被邀请单位的名称。有的请帖把被邀请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放在末行,也要顶格书写。
3、写明被邀请者参加活动的内容,如参加座谈会、联欢会、赴宴,应交待具体时间、地点。若有其他活动,如观看影视表演,应在请帖匕注明或附入场券。
4、结尾写“敬请光临”、“致以敬礼”等,古代称此为“具礼”。
5、落款应写明邀请人的单位或姓名和发出请帖的时间。
6、个性化请柬风格有多种,尺寸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异性规格。
示例1:娶儿媳宴请客人婚帖
**先生:
小儿王**与张**女士结婚,荷蒙厚仪,谨订于*月*日下午六时喜酌候教
王**暨男**鞠躬
席设聚宝饭店
恕不介催
示例2:嫁女宴请客人婚帖
**先生:
小女**八月十日于归,荷蒙厚仪,谨订于是日下午五时淡酌候教
**鞠躬
席设XX酒楼餐厅
恕不介催
以上两则是发给赠送贺礼的客人,帖文中的“厚贶”、“厚仪”即指客人赠送的礼品。如果是请尊辈,则不宜写“恕不介催。”有的婚帖像一般信函,如:
健吾兄:
谨订于四月二十五日,幼男志平与淑娴小姐在北京举行结婚典礼,是晚六时假座XX酒家敬备喜酌。
恭请
光临
四月二十日
商务请帖
XXX(职务):
兹订于2001年8月10日至8月18日,在xx华侨大厦召开xx名酒展销会,并于8月
10日中午11时30分假座华桥大酒家举行开幕典礼,敬备酒宴恭候。请届时光临。
Xx电器有限公司敬约
Xx年x月x日
4. 满月请帖怎么写
一般的满月酒宴请帖格式是这样的:送呈 ***先生(女士) 台启谨定于公历****年*月*日(星期*) 农历****年*月*日上午(下午)*时*分为爱子(爱女)举行弥月庆典 敬备喜宴恭请 光临席设:**饭店 电话:**** ***和*** 敬邀请帖的最上方印上满月庆典的字样,这样客人第一眼就知道这是满月请帖,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客人的名字不要写别名,小名,一定写上全名。
性别要带上,如果是有头衔的领导最好带上头衔,表示对其的尊敬,另外日期一定要写详细,包括几点几分都要写上,因为现时代的人们都是高节奏的生活,客人们记住了具体的时间后就会根据时间安排日程。酒店的名字和电话要写详细,便于客人识别。
最后并排写上主人的名字。
5. 妥帖的帖怎么写
帖字的写法: 基本释义: [ tiē ]1.妥适:妥~。
安~。 2.顺从,驯服:服~。
俯首~耳。 3.姓。
[ tiě ]1.便条:字~儿。 2.邀请客人的纸片:~子。
请~。 3.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
换~。 4.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中药。
[ ti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
画~。详细释义: 帖 [tiè]〈名〉(形声。
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写在帛上的书签 帖,帛书署也。
——《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
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名册,名簿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杜甫《新安吏》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如:碑帖;字帖;画帖对联;联语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又如:春帖(春联)另见 tiē;tiě帖 [tiē]〈形〉帖服。
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安定 事不妥帖。
——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安静 帖,静也。
——《广雅》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动〉 粘。同“贴” 对镜帖花黄。
——《乐府诗集·木兰诗》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
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紧挨着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砌垒 帖石防溃岸。
——唐· 杜甫《早起》添补,增添 。如:帖例(帖附前例)典押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
——《新唐书·李峤传》另见 tiě;tiè帖 [tiě]〈名〉官府文书,公文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证券;单据;凭证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
——《宋史》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
如:招帖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
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箭靶 箭头破帖浑无敌。
——唐· 贾岛《上邠宁邢司徒》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 孟郊《古意》标签 以纸帖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量〉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如:一帖药另见 tiē;tiè组词:妥帖 字帖 请帖 熨帖 帖子 伏帖 黑帖 禀帖 宁帖 法帖 换帖 临帖。
6. 帖这个字怎么读
“帖”有三种读音,分别为[tiē]、[tiě]、[tiè]。
帖 [tiè]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
画帖。 帖 [tiē]妥适:妥帖。
安帖。顺从,驯服:服帖。
俯首帖耳。姓。
帖服 [tiē fú] 服贴;顺从。 帖 [tiě]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官府文书,公文。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6、证券;单据;凭证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
——《宋史》 7、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8、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如:招帖 9、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
——《通俗文》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
以帖经试士) 帖子 [tiě zi] ∶请柬。 喜帖 [xǐ tiě]∶邀请客人时送去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