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幅画的作文
我看梵高的星月夜
1889年5月8日,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疗.他是自愿的,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这幅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这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凡高在圣雷米期间,对柏树产生了兴趣,他说:"我不断的想起丝柏树,我很诧异竟然没有为这些树作画,我想要以描绘向日葵的手法描绘它们.丝柏树的线条与比例像极了埃及的金字塔."
当时的凡高已舍弃对传统基督教的信仰,但。"宗教,可以说是我非常需要的.于是,夜晚我出去画星星."
这幅画恐怕是凡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了.画面左侧是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她们翻滚着。小镇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圣雷米的那一夜果真如凡高笔下的那般扭曲,翻滚。吗?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凡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择死亡?,还是。
每当我观察这幅画时,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她的线条那么的粗糙,整个画面如此的混乱,但她的效果却是震撼的!我想也只有用震撼来形容了.也许当你了解了当时凡高所处的困境,你会很自然的感到一种情绪,也许是消沉,也许是郁闷,但我更相信是一种激愤!
这幅星月之夜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宇宙进化)感受。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的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
荷兰自古以来即有画月光风景的题材,但是能够像凡高般,把对宇宙庄严与神秘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夜空的画家,却前所未有。一方面表达高亢压抑的感情,另一方面画面构图又经过精确的计算.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从这点来看,就可明白绝非是光靠激情即可画出来的.
2. 秋天的一幅画怎么写
火辣辣的夏姑娘走了,多情的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阿娜多姿向我们走来,用她灵巧的双手把整个世界装扮得多姿多彩。她走过田野,高梁涨红了脸,沉甸甸的稻穗频频点头,翻起金色的波浪,玉米头上的红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她跑进果园,拿出自己心爱的化妆盒,把有的苹果涂得红通通的,好像婴儿的笑脸,有的涂得粉嘟嘟的,像害羞的小女孩,再给梨化上黄色,黄黄的梨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紫色留给葡萄,只见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她马不停蹄溜进公园,快乐的嬉戏,银铃般的笑声在枝丫间流淌。
今天她十分淘气的给枫树披上一件火红的风衣,明天又非常顽皮的将柳树的长发染成橙黄色,并梳理成一条条小辫,细长的辫子在风里摇来摆去,真像一位妩媚的维吾尔族少女,再为喜欢黄色的银杏树,穿上黄色的外衣,黄黄的银杏树叶像一把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菊花仙子也没落下,一朵朵菊花更娇艳动人,黄赛金、红似火、白似雪……秋风吹过,一阵阵醉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爱秋天!
3. 写一幅画的作文怎么改
世间有万千颜色,每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属性和含义。有些时候,颜色会给我们很多灵感,在某些时候它们能调节人的心情。当它们互相配合的展现在纸上时,这就成为一幅画了。它们也就被赋予了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或情感上的一些角色。
我是一个不擅长画画的人。但是喜欢想象出来的景象。不愿意把它们永远储存在脑中,对于这样也就只能用组合的颜色展现在纸上了。
最远处的是山。是一座连一座的山的山。它们历经岁月,我想只有棕色才能体现出它的沧桑。而点点绿色又能给它带来勃勃生机。在纸的下边有一条木制的长凳,有个女孩和她可爱毛茸茸的狗狗坐在上面。微微飘起的衣角,让人感到一阵清凉。散落的头发,随风飘舞,好像是中间一大片蓝色海洋的延续。高高跃起的一只海豚,在太阳的余晖照耀下,闪现出点点的光环。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在一段沙滩上有着一双脚印一直延伸到长凳边。至于沙滩的颜色,我并没有选择传统的黄色,也许是个人不太喜欢的缘故吧。我觉得淡灰色更能符合这幅画的主题。至于那无边的海洋,也许蓝色真的很适合。最后是,夕阳渲染的天空,主要的格调是橙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混合,更能体现出远方的希望。太多的孤单,在前方总有美好的亲人和朋友在等待。
当最后一笔缓缓落下,一幅被自己称为“画”的“画”就完成了。不同的颜色跃于纸上,每种颜色都演着自己的角色,表现这我想说的主题。一切的表演都让它们充分展现不同的自我。那我们又是什么颜色呢?又在生活中演着什么样的自我呢?
4. 谁知道怎样写一幅画,是作文的
小评漫画《我要出家》
图一: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做作业,小男孩的爷爷拿着一些科学用品对他的孙子说:“你要当科学家,只有这样才有出息.”
图二:画的是图一的小男孩正在按照他爷爷的吩咐,正在画设计图,一心想成为科学家.这是他的奶奶拿来了画笔和颜料之类的画画用品对他的孙子说:“你要当画家.”
图三:是小男孩正在画画,他的爸爸走进来对他的儿子说:“你要当作家!!”
图四:是这个小男孩正在写作,他的妈妈正要对他的儿子说:“你要当音乐家之前.“结果妈妈还没说出口.他就说:“我要出家!”
这幅漫画评论了现实社会中的父母逼子成龙,逼女成凤.让孩子学着学那,最后导致孩子一事无成,无所事事.就好象狗熊掰棒子,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人们不用说,便对漫画的主题心领神会,充分理解了作者的用意,便使漫画达到了其艺术效果.作者独具匠心选择了父母逼迫孩子学着学那最后什么都不会还指孩子逼疯了的家庭素材.告诉父母们教育孩子要有方法,不能盲目教育,更不能逼迫孩子干他们不想干的事.如果逼迫,将适得其反.使孩子没有前途不说还会把孩子逼疯的.
你也可以写自己画的画或看到的一张画 可以写这画里的内容 再悟出一个道理
5. 写一幅画的作文
我最喜欢一幅画是:《虾》是人民艺术家:白石老人画的。
里面画了五只大虾,上面一只,中间一只,下面三只。五只活灵活现的大虾。跟真的一样。最下面的一只虾颜色最重。第二只只稍微淡一点,第三只一下子淡了好多。三只虾挤在一块,就像活了一样。第四只第五只颜色都非常浅,淡淡的。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齐白石老人在画虾上确实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一天傍晚,干了一天活的齐白石坐在星斗塘边洗脚,突然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他急忙从水里拔出脚一看,原来是只草虾把他的脚趾钳出了血。这引起了齐白石对草虾的极大兴趣,通过对草虾的认真观察后,他画出了平生第一只虾,画得栩栩如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齐白石画的虾,闻名于世,始于此时。
齐白石画虾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画的这么好的了: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我喜爱这幅画,是因为画虾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我喜爱《虾》,是因为虾们被画得真是活了一样,我也要尽自己所能,干好每一件事。我喜爱《虾》是因为我觉得我要向齐白石那样:小时候的梦想到了老年也不要放弃,只有一心想干好一件事,才可以把事干到完美。
6. 怎么写作文,要求:看一幅画,写
将画中的主题提取出来,比如讲的是诚实守信,那就围绕着诚实守信来写。第一段代入故事内容,并说出诚实守信的主旨句。后面有两种结构,可以用三方面举例来写,也可以用逐层递进来写,写的规则主要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来写。
比如诚实,三方面举例可以第二段写不拿别人的东西就是诚实,第三段第四段……这中间分别举例说明分论点,最后结尾总结或发出号召,我们一定要诚实或怎样怎样。
层进式是先写正面例子,再写反面例子,再联系现实,再深入主题,最后总结发号召,不太好写的一种,但是你都可以试试看
7. 有趣的一幅画写一篇作文
窗外
每晚回到家,坐在窗前,都能听到轻轻的钢琴声,那么悠扬那么清脆,窗的那一边有一个女孩甜甜地笑着,音律从她的指尖写下,美中不足的是:她只有9个手指头。她囡囡的主宰我家对面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残疾人。
记得她搬来的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认识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上天不是太眷恋着她,让她的手指在一次事故当中永远失去了,更意外的是她喜欢上了钢琴,这意味着她的努力、辛苦将会比别人更多。“没关系,我从没感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妹妹她说这句话时,我在她妈妈的眼里确实看到了泪花……
自习课结束妹妹回到家坐到床前,都能看到对面的光依旧亮着,亲生在这静谧是夜里荡漾开来,使夜晚变得温暖起来。
练得久了,小小的指尖上有了一个个的“肉垫”,十几岁的销售似乎是三十多岁的手一样苍老,一个我看见她妈妈在帮她缠手,我很好奇,“这是干什么呀。”她妈妈又是气愤又是后悔地说:“冬天快到了,天气有感,她不听我的话,练得手上裂了。”我看着紫红的手不禁心里一揪,回头一看,囡囡的笑脸也浮现在她的脸上,我也欣慰地笑,因为我坐到钢琴和父母就是囡囡的一切。
一日温暖的午后,琴声又传了进来,我把脑袋探出去,喊道:“囡囡。”她也探出小半个头来:“怎么啦,我练琴呢。”我说:“这首曲子以前怎么没听过啊。”“新练的。”“弹一遍给我听听好不?”“好啊!”她既是兴奋又是高兴。我磕在阳台上,看着她弹琴的样子。阳光洒在她的头发上,金黄色的,像一幅动态的油画。“怎么样。“我还沉浸在刚刚的余音当中却被她惊醒,“哦!很好听呢。”于是她笑得更灿烂了,她亮出她的双手对着阳光,问:“我的手很奇怪吗?”我说:“不,很美。”心里的愧疚感油然而生。为什么老天对她这么残忍。
昨夜,昏黄的灯下又看见她弹琴的身影,窗外她的身影在晃动,窗外她的琴声在飘荡,窗外她的灵魂在歌唱。
我抬头向窗外看,看到的是乐观的微笑和坚定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