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文章
你们都问过我如何写文章,而我都敷衍了事了。
我是感觉,谈如何写文章,是一件挺傻的事情,有装牛逼之嫌,挺恶心人的。同时,万一说错了,也惹人笑话,不怎么好玩。
不过,今天阳光明媚,心情突然好了起来,也就唠叨几句。 我想,我是不知道什么叫散文的,即便是我自己写的,有些东西可以叫随笔,可以叫咱问;叫一叫散文,也似乎没有什么错。
把自己的文章界定为什么体裁,很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是很笨拙的做法。同时,在我看来,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没有什么写作套路和教材完全适用于哪些人,否则,我们所看到的,不都是一些风格雷同的文章,何其面目可憎啊! 所以,你可以选择写任何类型的文章。
你可以一本正经地写,你可以嬉皮笑脸地写;你可以絮絮叨叨地写,你可以惜墨如金地写;你可以写得很华丽,你可以写得粗糙得如同岩石;你的文章可以轻飘如柳絮,你的文章也可以沉重得骇人。文章无定式,风格更无定式,比如说,优秀的交响乐自然可以震撼人心,可一曲温婉的《茉莉花》照样可以传世;密不透风的降龙十八掌可以杀人,那飘忽而犀利的小李飞刀照样可以杀人;那巨幅壁画可以叫人喘不过气来,而齐白石的几是小虾也令人神往……假如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用什么标准去要求别人,更不会约束自己。
关键的是,你首先要想一想,你最喜欢创作交响乐,还是喜欢编唱小曲;你适合练习降龙十八掌,还是适合练习小李飞刀。 这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道理,艺术不是因为中庸而迷人,而是因为极致而迷人。
看看世界上的那些大师吧,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在某个方面达到某种极致——海明威的简约,爱伦坡的惊悚,博尔赫斯的隐晦,莎士比亚的华丽……假如极致得偏执了,那也无妨,文学史上的另类大家,大多都是偏执狂。想想吧,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电视?那是戏剧化的东西,把平凡的生活情节戏剧化了,而戏剧化本身就是对生活的极致的处理;我们为什么总可以在文学作品里看到边缘人,比如疯子之类?因为,那些人的身上可以放大我们内心的某些欲望。
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精彩。我们所看到的,或许也经常令我们自己失望。
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你是否在某个夜晚想起一件古怪的事情?你是否在某种氛围下产生了某种奇怪的冲动?你是否无意中看到了自己的欲望,并吓了一跳?这才叫真实。
一个人写文章,首先要敢于面对自己——无论自己那瞬间的思绪是崇高或者卑微,是激昂或者淡漠,是纯洁或者龌龊——你想到的,首先应该是你自己。假如连自己都不敢面对,你又怎么指望自己能真实地面对这个世界?假如你自己的文章都打动不了你自己,你又怎么指望能打动别人? 别跟着古人学写文章。
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是不存在的,那都是那句“文以载道”给害的;也别跟着老家伙们写文章,瞧瞧我们中学课本里的散文吧,买一本《散文》月刊看看吧——那些中庸的口吻,那些散发着棺材气息的文字,那些自以为持重超然的姿态,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有他们干这些事,就足够了;跟着他们屁股后面写这样字的人,也足够多了。
咱可以不这么写,咱可以不介意那些傻乎乎的评论,咱首先写咱们最想写的。 要想写自己想写的,首先就得意识到一点——写字是件快乐的事,有的人写得愁眉苦脸,写得表情凝重,那真滑稽。
举个不雅的例子,在我看来,那种写作方式更像是便秘,虽然执着,却写得艰涩而痛苦,别人也看得难受;而快乐地写作,更像是腹泻,不泻就难受。所以说,刚一落笔的时候,别想着什么主题、什么立意,什么句式转换、什么用词——你一旦想了,这东西就不是你想要的东西了。
你的文章完成了,你文章的主题自然有了;你行云流水地写着,你最倾向地句式方式自然就产生了;你莫名其妙地打出一个词,你就已经贴近了你最渴望的表达——正如你去买衣服,你不假思索地从一排衣服里面拎出了一件,恩,就是这件了,没有理由的。有意思的是,我写文章从不构思,却有人认为我很刻意地寻找什么套路,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别试图用文章讨好每一个人。
当然,或许一开始你会失望于自己所写的东西。没关系,你拼命写去吧,某一日,你必将找到属于自己文章的一切——风格,方式,逻辑的转换。
(插上一句,对于文章而言,没有什么比语言逻辑更关键的了,这是不同文章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属于你的最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地方,就如同你的走路的架势、说话的腔调,就如同你的指纹。千万别被别人影响了自己的语言逻辑。
很多人的文章是失败的,是没人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自己的语言逻辑,他们在重复着别人的东西,以至于我看到上句,就能猜到他下句要写什么,这很无趣,也很没价值。) 最后,想举个例子。
刘翔刚进田径队的时候,表现得很差,跨栏动作歪歪斜斜,停停顿顿,可教练却发现他的独特的优势——足弓深,弹跳好;大脚趾比其他的长很多,有利于力量的集中;更难得的是,他跑步的节奏感很好。这都是属于他个人的优势。
跨栏技术不会,可以学;韧带不松,可以拉。结果,没几年,事实证明,教练当时的想法是正确的。
反过。
2. 如何写好文章
凤头 ——例谈如何打造文章的开头 引子: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技巧分析: 技巧一:巧用修辞,妙笔生花。 作用:巧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开头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示例: (1)几年的学习生活弹指一挥,如云似水,已无法追回。回首望之,我们总以奋斗为舵,而今,初三了,我们要以拼搏扬帆。
初三的生活以拼搏为开端,我想你会铸就钢铁般的性格,打造不服输的你我。 初三的生活以拼搏为开端,我想你会翠竹拔节,创造一份新的成绩,迎接一个新的喜悦。
初三的生活以拼搏为开端,我想你会大鹏展翅,飞向胜利的蓝天。 (2)三月的晨光把窗子推开,第一缕阳光便照到人们的身上,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春天,是四季的开端,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3)“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
إ(《什么才是美》) (4)我应当这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他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冰心《观舞记》) 技巧二:引经据典 文采飞扬 作用:巧妙引用古诗文、名人名言、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或前人已有的深刻精辟的论述,这样可以省去许多笔墨,使文采飞扬,有事半功倍之效。 示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眼前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满眼看去银装素裹、玉树琼枝,诗人岑参笔下的美景真切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冬日的早晨》 (2)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它们,以高昂的情绪去迎接它们,以积极的行动去战胜它们,你会走向成功,正如歌词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笑对挫折》) (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当你着手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感到那很生疏,不知所措。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住每一个开端,那么,我们将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机遇,更多的是一次成功。
(《把握住每一个开端》) (4)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إ(《旋转这只万花筒》) 技巧三:巧设悬念,引出话题。
作用: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当你在文章的开头,设下许多能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悬念时,你的文章无疑已成功了一大半。即:在开头时引起读者好奇心的疑惑。
示例: (1)台上放着一只被咬过的苹果,讲台下坐着一脸茫然的我 ——《残缺的美》 (2)“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羚羊木雕》 (3)我常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那里种满了秘密花草,而外面就是一扇粉红色的大门,除了自己,谁还能将它打开? ——《爱,把我心门打开》 强化训练 在你成长的旅途中,时时处处都会留下你的足迹,里面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不懈的追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里面也有父母的唠叨、朋友的关怀、同学的信任;里面还有快乐、烦恼、感激、愤怒、尴尬、误会等等,但你要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你的前方必定是一片光明。
请你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运用以上所学的一种或几种开头技法,给自己的作文开个好头。
2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语言流畅。 绝妙开头示范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إ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إ(《问世间情为何物》)إ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إ(《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3. 写一篇文章要怎么写
写的文章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自我欣赏.所以写文章就要首先明确这篇文章是给什么人看的,想让他们从中知道什么.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容,在遣词造句、表现方法上,都有所不同.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包括各方面的知识、写作技巧、文字能力和表达方法等.自已还没弄懂的东西,怎么告诉别人?自己错字连篇,怎么能表达原意?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十分重要.具体写作要妥善安排.作文要有准备.对于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谋篇布局、定体选法等都要考虑周全.在行文过程中,考虑得其机遇,贯通文气,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最后,还要经过多次修改、润饰,才算完成.1,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你写日记是否总觉的无处下笔?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写作的题材.2,多积累多看,平时多看些好的文章,当然要不里面的精妙之处记下,最好有个积累本,不要怕累,写作的功力就是在这里面一点一点的累积成的.
4. 写文章怎么写才是最好的
各种文章所表现的东西不同,方法也就不同,准确来说,不同的表达方法有不同的运用技巧.
具体的要看你所要写的东西来决定~!
不要把写文章想得太复杂.第一:要常常看书看报,如果这些都不喜欢,那就看电视剧,不过要注意她的台词,这对写小说很有帮助.第二:就是要勤动笔,写日记就是好习惯,我朋友都说我的日记本就是大杂烩,什么都有,你可以写今天遇到的小事,也可以写让你感动的一部电影,日子长了,就练出来了.第三:要用愉快的心情去写,想象这就是我想说的,我要告诉别人我的想法!
而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是正确的,这就要看你的文学修养了~
5. 文章怎么写
多读多写文自工
据说,清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郑板桥读书极有毅力,很有耐心。他读书是走路读,躺在床上读,骑在马上读,在厕所里也读,简直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他每看一本书,总是要看两三遍、五六遍,甚至几十遍、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才肯罢休。他不但爱看书,而且还勤于思考,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别人和他说话,他总是前言不搭后语,“嗯嗯啊啊”地好像傻子一样。正是这般多读多思,才使他在诗、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إ
中唐著名诗人李贺文采过人。他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特殊的成就,主要靠的是多写——勤奋不懈。相传他为了搜集创作素材,经常背着一个锦囊,骑着驴子外出游历,每当触景生情,想到好的诗句便立即写在纸上,放入锦囊。天黑归来,囊中总是满满的。一年之中,除了个别日子不能出门而外,他总是坚持这样做。他曾这样吟道:“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足见其多写而又呕心沥血。إ
郑板桥是多读的榜样,李贺是多写的楷模。其实这两人都是多读多写的典范,要不然怎么能给后人留下那么多的宝贵遗产呢?同时,这也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当不为?因此,同学们要想把文章写好,就应该在读有字书和无字书上苦下功夫,领会这两种书的奥妙,并把这些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形成“胸中自有百万兵”。同时还要经常练笔,既要规范,还要有所创新,那么“文自工”将不远矣。说到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几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ؤ
6. 文章的写法有哪些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而言有五种。
1:记叙。这是文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5: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0
7. 怎样写好文章
许多年轻的朋友和文学爱好者,在看了我写的文章后问我,怎么才能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好文章呢?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一是问题太笼统,要我回答,还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二是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总觉得有些班门弄斧,哈哈!我的写作水平实在是裤腰带上挂暖瓶——水平有限。但是,我愿意就这个问题和文学爱好者朋友们交流一下创作感受和学习一些好的建议。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经验,我本人的体会是,文章不是学来的,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总结和写照。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细心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善于总结生活中的磨难,才有可能写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善于观察生活中不易被别人察觉的事情,即使用再平实的语言,也可以写出不朽的美文。
写文章还要避免以下一些误区,不要一味地认为大量阅读名人名著就可以写出读者认可的好文章。当朋友们名著看得太多了的时候,自己再动手写出的文章,别人怎么看,怎么象剽窃来的。其实可能完全出自作者原创,但由于作者的思维和写作笔法已经深受名人名著的影响,写作思路和修辞方法等,都会情不自禁地效仿和贴近名人名著的风格,失去了自己原创文章的风格魅力。没有了原创文学鲜明的个性,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让人读着乏味,总觉得好像看过了似的感觉。
但是,又不能不阅读大量的书籍,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名人名著,可以让我们了解名家是怎样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奇特的构思,独到的修辞方法、非凡的语言、语句运用和驾驭能力,才创作出让读者看后拍案叫绝的好文章的。一本让广大读者爱不释手的好书籍,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写不出来的。通过大量阅读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好文章,可以学习和汲取作者的精湛的修辞方法和创作经验,对我们今后自己动手写文章都受益匪浅。通过阅读名人名著,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掌握和驾驭语言能力,丰富我们匮乏的词汇,为今后我们自己动手写文章打下一个良好的文字功底。通过阅读大量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和变迁,这样在我们写文章时候就显得内容饱满,不空洞。要想写出好文章,还要对事物的属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在描述和形容的时候就更形象、贴切,大大地提高了文学作品的渲染力和渗透力。
人,活就活个精、气、神,一篇好的文章也是这样。缺乏精、气、神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显得枯燥、呆板使人读来有念经的感觉。精,就是语言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炼,一篇没有内容,又长篇大作、废话连篇的文章、即使辞藻再华丽,也很难抓住读者的心,反而给人虚华不真实感。气,是指作者的笔法的运用和与读者互动程度,同样叙述一件事情,有气质的文章能与读者共鸣互动,让读者看后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引人入胜;没有气质的文章,让人“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给读者吃鸡肋的感觉。神,更是文章的精髓,贯穿文章的始末,它是文章的最核心部分,不但要有中心事物,还要用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述,它是引人入胜的源泉,也是作者要表达思想的载体,没有“神”的文章算不得文章,充其量是一堵文字堆砌的“残垣”。
一篇好的文章,坚决杜绝有其他名人名著的“痕迹”和修辞倾向,绝对避免有抄袭、剽窃之嫌。不管它要表达的内容是喜、怒、哀、乐也好,还是酸、甜、苦、辣也罢,通体语言要使人读起来流畅、奇丽,布局要合理,构思要巧妙,才能凸显文章的整体美感,让人读来美不胜收。一篇好的文章,能使人读后心灵有一种震撼和升华,和作者形成互动局面,有效地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只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正在经历的经历,才道出了作者的思想,或许才能算一篇好的文章。
想写一篇好的文章,还要作到,文章不能有太大的跌宕和悬念,要给读者充分的心里感受空间,让读者在思想上有接受的过程,不使读者感到突然,要使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和谐互动。刻意制造的悬念,不一定就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有时候读者还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更有甚之是容易使读者无法看懂,弄巧成拙,无疑拉大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作者要善于掌控文章的整体布局和走势,灵巧运用文章的情节变化,对调动读者的思想情绪做到游刃有余。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还要做到,添加适当、删减有度,既不要吝啬你宝贵的纸墨,也不要过多的用华丽的辞藻粉饰,力求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转载